-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可建设方案模板.doc
第章
5.1建设条件
5.1.1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1.3 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2建设项目起终点论证
5.3备选方案拟定
5.3.1 主要控制因素
5.3.2 各备选方案概况
5.4 方案比选
5.5 推荐方案概况
5.5.1 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5.5.2 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5.3 路基工程
5.5.4 路面工程
5.5.5 桥涵工程
5.5.6 交叉工程
5.5.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5.5.8 景观工程
5.5.9 其他工程
第章
5.1建设条件
5.1.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5.1.1.1地理位置
桂阳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县境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3′2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图5-3 区域地质图
图5-4 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区划图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坡积的含碎石粉质黏土、碎石土及沟谷河床两岸冲洪积砾卵石层中,以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为主,随季节、地形变化明显,多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其初见水位较浅,以下降泉形式排泄,水量较丰富,对路基有一定影响。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以大气降水通过松散堆积层间接补给为主,部分为降水直接补给,多以下降泉形式于冲沟或坡脚处排泄。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雨季水量大,旱季水量小,总体上水量较贫乏,该类地下水对沿线路基及边坡影响不大。
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岩溶裂隙、溶洞中,分布于路线区二叠系下统、石炭系、泥盆系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与碳酸盐岩的裸露条件及岩溶的发育强度关系密切,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次为地表水补给,岩溶水水量一般较大,对构筑物开挖有不利影响。
5.1.1.7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路线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及沿线边坡坍塌。
岩溶主要分布于沿线二叠系下统、石炭系、泥盆系灰岩与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多沿走向或层间发育,表现为溶隙或溶洞,路线区地表未见岩溶漏斗、落水洞及岩溶塌陷,岩溶对一般路基基本无影响,对桥基可采用桩基础,穿过溶洞后奠基于完整基岩中。
沿线边坡坍塌主要分布于沿线二叠系上统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煤层及石炭系下统大塘阶测水段粉砂岩夹炭质页岩等分布区的路堑边坡中,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石风化强烈,边坡上部碎石土厚度较大,遇水冲刷造成边坡坍塌。具体段落如下:
K12+650-K12+850、K16+050-K16+500段路堑边坡分别受F3、F5断层影响,右侧路堑边坡为顺向坡,边坡岩体破碎,易产生局部坍塌或滑坡。K23+700-K23+900 、K24+300-K24+900及CK23+000-CK23+400段,边坡岩体主要为二叠系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局部为灰岩,软硬互层,不当开挖,易产生局部坍塌或滑坡。
上述边坡开挖易产生顺向滑坡或坍塌,应注意加强防护。
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软土仅分布于局部低洼沟谷部位,分布面积、方量不大,厚度较小,可直接清除换填。
5.1.1.8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⑴、区域稳定性评价
项目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之中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总体以北向及北北东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等构造体系控制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局。受区域构造影响,局部边坡有坍塌,但上述构造均已稳定,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区域新构造运动微弱,地壳相对较稳定。路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总的来讲,拟建路线区区域地质是稳定的,适宜公路建设。
⑵、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路堤:沿线填方路段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对斜坡段路堤应做好抗滑移和防倾覆措施,局部沟谷路段存在少量软土,规模不大,直接清除后可填筑路堤。
路堑:K21+300-K21+600、K22+400-K22+600、K24+400-K25+150段路堑边坡,主要为碎石土及粉质黏土,下部基岩为砂质页岩、炭质页岩或泥灰岩,多以土质边坡为主,一般普土-硬土60-70%,软石20-30%,次坚石10%。其余段路堑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灰岩、砂岩,及二叠系下统灰岩,普土-硬土约10-30%,软石约20%,次坚石-坚石50-70%。对沿线节理裂隙发育的边坡以及顺向边坡,易产生边坡坍塌、滑坡,需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强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提出边坡坍塌、滑坡的处治或绕避方案。
⑶、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
路线区主要构筑物为中小桥。
对沿线石英砂岩、粉砂岩分布区,桥位区覆盖层厚度一般不大,下部基岩埋深较浅,基础可考虑选用扩大基础。对沿线灰岩、白云质灰岩分布区,考虑到有溶洞发育,基础形式以桩基础为主,奠基于完整岩石中。
5.1.2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