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剑同心怒海潮——浅论鸦片战争爱国诗潮.pdfVIP

诗剑同心怒海潮——浅论鸦片战争爱国诗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1.2008第28卷第四期 总第54期 诗剑同心怒海潮 — — 浅论鸦片战争爱国诗潮 马骥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L捅 婴J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 鸦片战争期间,爱国诗人所表现的不仅是清军将士对外侵略的 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 反抗斗争,而更为深刻的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战斗,保家卫国 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 是军人的职责之所在,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面对英军的快枪利炮 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而奋起反抗才更值得称颂。这类诗歌以张维屏的 三《元里》为代表, L天键 1司j爱国诗潮;历史画卷 讽刺艺术}感情抒发 英国侵略者的贪婪本性和嚣张气焰激起了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 1840年,英国侵略军的坚船利炮使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华帝国陷 气,“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于是人民团结一致,甚 入历时三年之久的鸦片战争,这是英国政府向中国发动的第一次侵 至连老弱妇孺也加入战斗中来,“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 略战争,同时也是西方列强侵略分瓜中国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了 器。”此时连老天爷也帮起了忙,“人心合处天心到,晴空骤雨忽倾 长达 150年的屈辱历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一大批 盆 ” 广州三元里人民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击了英侵略者的嚣张气 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流派纷争的诗坛上奋勇而起,用 自己的 焰,这场胜利可以说是人民的胜利。 满腔爱国热情,形成了一股掺杂着血与泪、剑与梦的爱国主义诗潮, 二、高超的讽刺艺术 谱写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绚丽的篇章。 清王朝 自嘉庆年问始就已显出日薄西山之兆,至道光年间其像 鸦片战争中,以传统文人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爱国诗 更甚,官吏腐败成风、民不聊生,统治者在鱼肉百姓、镇压人民方 人群情激昂, “不平则呜”,为人民代言,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面显示出出色的才华,然而在外来侵略面前一击即溃,一败涂地, 奔走呼告。鸦片战争爱国诗潮集中反映了英国侵略者的侵略本性和 投降主义笼罩在战事之上,官卒无心恋战,丑态百出。 残酷行为,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赞颂了广大人民和抗英军 魏源的 寰《海十章》其二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清军未等战事开 士的英勇气概。其诗潮的主体作家是与林则徐、魏源有过密切交往 始即四处溃散,被英军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广州城,诗中写道 :“鼓 的如姚燮、贝青乔、姚燮等,还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地 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债。全凭宝气消兵气,此夕蛟宫万丈 位、不同风格的众多诗人。这股诗潮,起溯于战前,其后余波数年, 明。” 英军攻广州时,仅在广州天字码头放空炮数声,守兵即逃散, 深刻而全面地记录了整个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屈辱条约的签订, 泥城、四方等炮台不战而陷,英军据四方炮台用火炮直射城中,轻 真可谓 “剑与火相交织的壮阔背景之上的诗史”。… 而易举地占领了广州城。英军并非神兵,不过只是用了点小小计谋, 一 、 恢宏的历史画卷 守兵便怯怯而散。清政府派往广东的靖逆将军奕山受了点炮声的惊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多将自己定位于弱势群体,所以多以 “香 吓后就慌忙扯出白旗,向进攻广州的英军赔款投降。 草美人”来自喻,香草易枯,美人易老,仿佛这两种意象专为传统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鸦片战争爱国诗潮通过描写战争中各个战 文人那多舛的命运和脆弱的心理而生。鸦片战争使整个中华民族的 事大多数清兵四散逃窜的情景,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如姚 命运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传统文人的神经被这场战争所煅炼。 燮写了大量的反映鸦片战争的讽刺诗。如 惊《风行》写了清官兵弃 他们抛弃了 “花鸟虫鱼、亭台楼榭”,从而拿起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