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doc
第四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
-----2013年4月赴上海傅清泉武馆学拳纪实
河南省新乡学院 邓一琳
关键词: 身法; 脚-腰-手; 力点; 圆裆、开胯;球体.
前言
自从2010年第一次在太极大讲堂跟傅声远、傅清泉父子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以来,又于2011年第二次在大讲堂仍师从傅氏父子学拳;接着又在2012年赴上海请傅清泉老师单独辅导85式杨式太极拳。我觉得自己打的85拳从表面上来看,应该是可以的了,但我深知这一套拳的内涵绝非三五次的学习就可以完全领悟的,于是今年4月我又赴上海第四次请傅清泉老师单独辅导85式拳。整整一天下来,一对一、一招一式的单独辅导,使我深感不虚此行。
我十分感激傅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单独辅导。但他说,我被你的精神感动了,专程从千里之外跑到上海,否则我是没有时间单独辅导的。但让我更加感动的是傅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他在教学中的那种热情、那种幽默、手把手、甚至有时还用上了腿和脚,来规范我的动作,使我在事后回放当时的录像时,还常常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有人问我,你此次学拳之行的最大收获在哪里?因为你的拳架已经不错了,还有必要再进一步学习么?岂不知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我们自以为不错的拳架,让行家, 大师一看,几乎处处可以挑出不足之处; 我们以为我们一直在看录像,一直在认真地模仿,岂不知“学拳需口授”这一拳谚绝非空穴来风。
傅老师讲,你不是要精益求精么?我就是要对你负责,就是要挑你的毛病。我说,这正是我的需求。此次学习,傅老师不仅从动作的外形上,更主要的是从身法上、内涵上对我进行了指导。我深感我对85式杨式太极拳的了解又深了一步。在外人看来,甚至很多拳友看来,似乎我的拳架没有明显的变化,大家看不出变化在哪里,但我自己知道我的85拳又向内涵方面深入了一步。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内行是可以看出的。如果我现在再向其他拳友、向我的老干部大学的学员们传授85拳的话,我的讲解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现借中华武术杂志这一平台,把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出来,也许对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会有一些启迪吧!(本人水平有限,也许某些表述会有偏差,还请老师们、拳友们不吝指正。)
感受太极拳的神奇之处
单从太极健身这一角度来讲,似乎拳架的标准与否并不太重要。手与脚的运行路线有些偏差,角度大一些、小一些,似乎并不会影响什么,只要做得圆活漂亮就可以了。但若我们要打的是太极拳,而不是太极操的话,那每招每式的运行路线都包含有攻防含义,稍有偏差,就会产生绝然不同的结果。
如:起式中双手上举下按到定势时,我虽然已经注意了力点在小指一侧,但我的两手指尖微微向内。傅老师用指尖在我的腰侧轻轻一推,我马上站立不稳,向一边倾斜。傅老师说,要坐腕指尖向前。指尖向前只是一个表象,是以此来检测你的肘弯处是否朝前、肘尖是否朝后的一个方法。当他摆弄好我的两手的角度和姿势后,傅老师用力推我,我明显感到力贯上去了,稳稳站住不动!
又如:斜飞势的定势,左手是一个下采的动作。我注意到了小指一侧是力点,但我的指尖是超前的(正南)。傅老师一搬我的左手,我马上就架不住了,力贯不上去。傅老师说,一定要虎口朝前。果然,他再用力使劲抬我的左手,而我一个弱女子撑住了!
再如:揽雀尾中第一个左棚,左手是向外之力,右手是下采之力。我自我感觉我的左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傅老师用两只手把我的两手往里一合,我马上两手就合到一起了,根本撑不住。我给自己找借口:我没有多大的劲儿。傅老师讲:打太极不需要多大的劲,关键是你的姿势不对。他把我的双腿、双手摆弄了一番,然后再用双手用力合我的双手,我居然又撑住了!
太极拳真是太神奇了!我更感叹、佩服傅老师精湛的拳艺!任何一个拳式,他马上能讲出你哪一点到位,哪一点不合度。唯有摆在正确的位置,你的力才能贯得上去。傅老师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之处,所以太极拳才会吸引这么多人孜孜不倦地、不懈地追求、探索,永无止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对身法的初步感悟
傅老师讲,打拳最难的是身法。打太极是要打出一个球体。不仅双手的运行轨迹是弧形,而且身体要处处透出圆来,是一个玲珑的球体。许多动作要做到含胸拔背,要双肩相合,气沉丹田,尾闾向前、向上卷曲提收,小腹处有明显的折叠。
我想起他在武林大会上讲到倒撵猴时,隔着衣服都可以看出他的小腹处有明显的折叠。我请他再做做看。他一边做,一边用手比划说,就这样向前向上卷曲,气自然会沉下来,自然会含胸拔背。
有几个动作给我的印象很深。
例1 右野马分鬃接左野马分鬃。同斜飞势一样,下手是采,要虎口朝前;上手要要先棚再挒。转换时,左手来,右手不要走,即右肩不要外开,双肩有包裹的感觉;双手的交叉点在手腕,而不是手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上步时要膝盖朝前,正对前方,而不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解读.pptx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一)(10月)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青海省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doc VIP
-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2025秋版).doc
- 2025贵州威宁自治县卫生健康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考调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森林抚育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pdf VIP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5月修订).docx VIP
- 停车系统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