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doc- .doc

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doc- .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doc- .doc

? 北京师范大学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完成《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战略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特色 依据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发展需求,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的策源地,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基地,教育决策的思想库和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1. 组建教育学部 成立教育学部筹备领导小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成立教育学部。对我校教育学科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进行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建立我校教师培养培训、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创新机制。教育学部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运行与管理。 2. 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培养优秀的人民教师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师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强“4+X”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培养国家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民教师为目标,建立师德品质养成、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与教材改革,推出一批精品课程,编写一批精品教材,开发一批高品质的影视教育产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和鼓励师范毕业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加强资源整合,通过适当调整实现我校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的一体化,提高效益与质量。 3. 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大力扶持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学科的发展;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教育评价与考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教育、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早期教育发展指导、教育传媒、学校咨询、教育领导力开发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国际科研合作与人员交流,举办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大力提升我校教育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 4. 进一步增强为国家重大决策服务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决策咨询,提高我校在政府决策中的影响力,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统筹学校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的建设,汇聚国内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立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面向全国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三教统筹”的培训体系;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和农村发展研究机构,建立一批农村教育实习与实验基地,以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领域中的文化产业,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 5. 建立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国内一流的教育大型数据库;开发和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调整加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的工作,创建中国教师教育网格;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覆盖全国的教育领导与教师培训网络;成立以北师大教育学部为基地的“教育家书院”。 二、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 瞄准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促进学科资源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支撑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科群和知识创新高地。 1. 构建优势学科群和学科大平台 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学科汇聚交融,在教育创新、文化发展与创意、应用法学、应用经济学、社会福利与公共政策、人口健康、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重点建设1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群;统筹人才、基地和项目,构筑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等6个学科创新大平台。 2. 加强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 做好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与申报工作。力争使原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评估;在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等一级学科下,新增3~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在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中,力争2~3个进入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学科群的建设。以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强化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在教育现代化、文化创意、新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新农村建设、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努力探索与北京市互动合作新机制,共建10个左右市级重点学科和学科群,为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设立校级重点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