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pdfVIP

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pdf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of ofScienceand Sciences No.72011 Journal University Chongqing Technology(SocialEdition) 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张家智 摘要:根据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台湾校园霸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校园霸凌事件.构建和谐 校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台湾;校园霸凌现象;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11)07—0074—03 作者简介:张家智(1968一),男,安徽金寨人,博士,滁州学院(安徽滁州239(}12)教育与法政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 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一 收稿日期:2(i)1卜01—19 “霸凌”一词源自英文音译.通常指学生之间的欺 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完整的家庭或者教育不适当 凌与压迫。近年来.台湾校园频繁发生霸凌事件。媒体 的家庭。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 已报道多起中小学校发生恶意欺辱同学、威胁老师的 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 霸凌事件。据台湾当局“教育部”2009年委托台湾中影响下.台湾不少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 山大学的调查显示.初中校园存有13.3%的霸凌者. 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 13.6%的人曾被霸凌。40.2%的人曾看过校园霸凌。台等.在不经意间也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 湾初中生约95万人.相当于12余万的初中生是霸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类似的人格障碍.这可算是 者。另据台湾“儿童福利联”的调查报告,台湾初高中、 导致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职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达lO.3%.超过六成的学生表 (二)校园文化的影响 示在学校曾被同学欺侮…,、 台湾首先是个注重学历和文凭的社会.课业已成 为学生的巨大负担。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先前所做 一、台湾校园霸凌现象产生的原因 的“台湾地区青少年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困 愈演愈烈的台湾校园霸凌现象.影响了家庭和谐.干 扰主要来自课业者占44.4%izl。在中学实行能力分班 扰了学校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已引起台湾社会高度的 后,前后段班壁垒分明,后段班学生由于课业上屡遭 关注和集体性反思。综合相关的报道就可以发现校园霸 挫折,丧失学习兴趣.行为愈来愈脱轨。这些学生根本 凌事件不只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背后不仅暴露出台湾整 就不把校规当回事,老是在外游荡,结交狐朋狗友。由 个教育体系的某种缺失.还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环节。 于青春期少年很容易受到哥们义气等不良风气的影 (一)家庭环境因素 响.并可逐渐形成校园“亚文化”氛围.导致他们的一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的影响. 些价值观和主流社会产生很大偏差。由此.校园霸凌 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 的种子就很自然地开始孕育了。另外.在升学主义的 系。据一项研究表明:暴力犯罪学生家庭的矛盾远大 压力下,青少年长期处于精神紧张之中,一旦考试失 于正常人的家庭.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暴力倾向有很大 败,升学无望,精神面临崩溃.有些极端的学生在失 的影响.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大都与其人格及成长的经 望、沮丧、绝望、被否定之余.往往期望从其它冒险行 历有关。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教育 为中找到自尊、肯定、地位及价值认同,最终甚至可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