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综合测试.docVIP

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综合测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综合测试.doc

专题一综合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西工大附中)《封建论》记载:“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巩固等级秩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A [解析]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对广大区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分封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王室。故应选A。 2.(2014·嘉峪关押题卷)“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答案] B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中心含义。材料“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表明宗法制在这一时期仍是稳定政治秩序的纽带。分析选项,A项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错误,到西汉时,才形成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故应选B。 3.(2014·天水)赵翼《廿二史劄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文字说明汉代初期社会底层民众中的杰出人物走上政坛,成为汉初政治的实际执掌者,这是对原有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进一步突破,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封建专制政权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国家政权的拥有者是皇帝,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应选C。 4.(2014·嘉峪关)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第一帝国”(秦汉)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而“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造成中国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故应选D。 5.(2014·济南)“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答案] C [解析] 材料“帝王耳目之司”实应为监察机关,作者认为这样机关的人选要“端劲特立之士”方可“授”,重视的是官员的自身素质。故应选C。 6.(2014·寿光一中)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初年,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为制约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出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相权大为削弱,君权得以加强。故应选A。 7.(2014·嘉峪关一中)《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