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和生长异常.pptVIP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 育 和 生 长 异 常 2010-02-09 上周病例汇总 Z10-0280 白桂玲 41岁 右乳浸润型导管癌 Z10-0287 范素英 57岁 左乳浸润型导管癌 Z10-0318 贾桂芝 61岁 右乳浸润型导管癌 10-0197 李翠英 47岁 鳞状细胞癌(高分化) 10-0239 陈少芝 44岁 高级别CGIN,癌待 排,重新活检取材 K10-0281 郭天予 10天 卵黄管、脐瘘管 Z10-0281 郭天予 10天 男 病史:脐部有分泌物5天 查体:脐部可见一粘膜,中央部有一窦孔,有分泌物 手术所见:脐部及回肠有一通道约5cm 临床诊断:脐肠瘘 大体所见:管样组织一段,长2.0cm,直径0.7cm,距一侧断端0.5cm,另一侧断端1.0cm,可见一管样通道长1.7cm。另见灰白色组织一块,大小2.0cm*1.5cm*0.5cm 镜下所见:粘膜均为肠粘膜 病理诊断:脐瘘管,部分肠粘膜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另送检组织为皮肤及附件,可见少许肠粘膜。 脐瘘管 卵黄囊是卵黄囊与中肠相连的狭窄部分(即卵囊囊柄),在胚胎第6周闭锁逐渐消失。卵黄管各段残留形成各种畸形。 脐瘘管:卵黄管未封闭,出生后割断脐带即见与小肠相通的瘘管,经常从瘘管排出粪。 生长和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概述 畸形 先天发育剩件 异位发育组织 发育不全 化生 萎缩 错构 畸胎瘤 胚胎发育概述 1、胚层的形成 2、消化道的发生 3、呼吸道的发生 4、头面部的发生 5、泌尿生殖道的发生 6、泄殖腔的分隔和外生殖器的发生 7、脑、脊髓和轴心骨骼的发生 8、心、血管的发生 1、胚层的形成 卵子受精后,由输卵管逐渐移入子宫期间不断进行卵裂,形成囊胚腔,腔壁有吸收母体营养的功能,称滋养层,这个时期的胚称为囊胚,植入子宫后,滋养层迅速增殖为两层,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囊胚的部分细胞迅速增殖成为内细胞团,不久分为两层,内侧为原始内胚层细胞,其余为外胚层,这些细胞做盘状排列,成为胚盘,形成于胚胎的第二周。 1、胚层的形成 覆盖胚盘的滋养层细胞分化形成一层羊膜细胞与外胚层细胞之间形成一腔隙,成为羊膜腔。同时,内胚层细胞形成卵黄囊,原来的囊胚腔称为胚外体腔。 1、胚层的形成 胚胎发育第16天,胚盘正中线尾侧2/3处的外胚层细胞分化形成纵形增厚的细胞索,名为原条,原条细胞向内、外胚层之间的两侧扩展形成中胚层。由内、外、中胚层分化成为胚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 外胚层:表皮及其附件;口腔和涎腺上皮;肛门、男性尿道末端的上皮;鼻腔、鼻旁窦粘膜上皮;眼睑、结合膜、角膜、视网膜上皮;神经元、神经胶质、嗜铬细胞、松果体的上皮。 中胚层:骨、软骨、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心管、造血组织;肾曲管、输尿管、膀胱三角的上皮;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的上皮;输卵管、子宫、阴道的上皮、肾上腺皮质。 内胚层:由咽到直肠的消化道粘膜上皮;由喉到肺泡的呼吸道粘膜上皮;肝、胆、胰的上皮;扁桃体、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的上皮;女性尿道、男性尿道近端和膀胱壁的上皮;男性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女性前庭腺的上皮。 2、消化道的发生(内胚) 胚盘腹侧的卵黄囊顶部逐渐衍化为消化道器官。胚胎第20天,胚盘开始卷成圆筒形,即原肠(原始消化道)。卵黄囊的顶部被卷入胚体内,原肠前端称为前肠,以后衍化为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空肠和回肠的一部分;后端称为后肠,衍化为回肠的一部分,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原肠的中间部分与卵黄囊相通,成为中肠,相连的缩窄部称为卵黄囊柄,以后逐渐消失,一般不留遗迹;如有残留部形成小囊,即为美克尔憩室。 2、消化道的发生(内胚) 前肠与卵黄囊柄交界处,自前肠腹侧壁向原始横膈突出一个内胚层囊,为肝的胚基,形成不久即分为头尾两部分,头部衍化为肝细胞和肝内胆管,尾部衍化为胆囊和胆管。胰的胚基也发生在前肠与卵黄囊柄交界处,先在背侧壁突出一囊,形成背胰,其后在腹侧壁形成腹胰,以后随着胃肠转位,腹胰向背侧转动,而与背胰合并成胰腺。 3、呼吸道的发生 胚胎第三周末,咽的末端和食管上端的咽壁向腹侧突出形成一个长形的囊,名为喉气管沟,以后分化成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4、头面部的发生 在前肠头端的一个圆形区域,外胚层和内胚层贴近形成薄膜,名为口膜。口膜外的凹陷即是原口。胚胎第四周,口膜破裂,原口与前肠相通。原口的上部隆起形成额鼻突,原口的两侧和下部分别与第一对鳃弓的上颌突和下颌突为界。以后额鼻突的下外侧形成嗅窝,嗅窝的内侧及外侧分别形成内侧鼻突和外侧鼻突。以后,几个突起互相融合即形成口、面部。融合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