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练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练习.ppt

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练习 玉海中心小学 徐良雷 2013.9.28 一、学为中心 缘起 以常态课堂为抓手,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教改理念,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变革实验,力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温州市教研院工作要点 凸显“学”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建设“学为中心”的课堂。 ——瑞安教研室工作要点 “教”与“学”的对比 在划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 “观察”的三个层次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學”字的上部,其中间的两个×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一个×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下面一个×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那包着×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就是“學”字上部的结构,这一字体显示了对以儿童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 杜威(1859-1952)“儿童中心说”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 迷失 对“迷失”的反思 在1993年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提出这一理念,也是我国十多年前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什么反复提起,却每一次都在否定过去? (1)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 (2)成功典范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移植。“学为中心”是良知,是常识,古今中外都有成功典范。 (3)急功近利是默认的主流价值观。 追寻 读懂学生 只有你懂得孩子需要什么,你离孩子越来越近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操作了。 ——斯苗儿 知人不易 儒家的核心思想——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土行孙与安泰给我的启示 ——莫言 清醒地知道并牢记着自己的弱点,时刻不脱离大地,时刻不脱离生活 教育的活力:不脱离学生,研判学情,研究儿童学习心理,不脱离教材,读懂教材,切实处理教材。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甘做归鸿领头雁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更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季羡林《槐花》 出入相宜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拋头露面。」 ?????? 无相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出家了。」 ??????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出入相宜 不能把孩子不当孩子 也不能把孩子太当孩子 形而上者谓之道 ,唐太宗:“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孙子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