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划分”的来龙去脉及教学思考.docVIP

“板块划分”的来龙去脉及教学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块划分”的来龙去脉及教学思考.doc

“板块划分”的来龙去脉及教学思考 林培英 发表于 2012-7-20 7:16:0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世界地理》部分有一条标准:“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理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在介绍板块构造学说时使用的都是“六大板块示意图”。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网上出现了不少分析日本大地震原因的文章,使用的板块地图上不只是“六大板块”,还有一些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如南方报业网的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报道[1]);日本大地震的原因也不是如中学地理教科书所言只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其中还北美洲板块的作用(如百度百科的日本地震专题[2]);还有人指出日本大地震是由于鄂霍茨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引起的(如新浪环球地理的科学百科专题[3])。2012年初中地理教科书重新修订,已有版本改为使用新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地球岩石圈的板块划分是否有了新的进展?中学地理教学应该怎样讲?本文将就相关内容做一梳理和讨论。 一、科学出版物和相关网站中的板块划分 在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学术著作、大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网站中,地球岩石圈板块的划分说法不一。 1.以六大板块为基础,附加若干小板块。这是比较多的表述方法。例如,尹赞动1978年在《地壳结构新说:板块构造》一书中这样描述板块数量的变化过程: Le Pichon(勒 皮顺[4])划分出来的六大板块的名称是①太平洋板块;②亚欧板块;③印度洋板块;④非洲板块;⑤美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之说发表后,立即被各家采用。不过进一步研究,又增加了一些大、中、小板块。南北美似乎应该分为两个。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南的东太平洋一部分也被单独划分出来。最近有人从帕米尔附近开始划一条线,大致向东北延伸,到贝加尔湖北端之北转向东去,直到鄂霍次克海边入海,在原亚欧大陆上分出东南亚板快。……文献中还出现过几个小板块:菲律宾、斐济、阿拉伯半岛、土尔其、爱琴、阿普利亚、可可、南桑德韦奇等。有的已为人们所承认,如菲律宾板块和爱琴板块;有的尚有疑问,如阿拉伯半岛板块和南桑德韦奇板块。 (引自尹赞动的《地壳结构新说:板块构造》一书,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8年出版,第46-54页) 但该书中的附图只有勒 皮顺1968年6月划分的六大岩石圈板块。[5] 宋春青1978年出版的《地质学基础》在表述文字上略有不同:“……六大板块的划分只是最初的一种方案。以后,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又有人进一步在大板块中划分出许多小板块。如美洲大板块可以分为南北美两个小板块,亚欧板块中又分出东南亚板块,还有把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作为独立小板块的。”[6]在这段描述中,作者将由美洲板块分割而成的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看作是和菲律宾板块等板块一样的“小板块”。 上面两段文字表明,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的第一个十年间,板块的划分就有了不同的方法。 在一些基本事实上,学者之间的说法也有不同。例如,张朝文1981年出版的《大陆漂移一板块构造概论》中写到:“地球表面究竟有多少板块呢?大小多少说法不一。摩根(Mogan,1968)划出约二十个板块。勒 比雄(Le Pichon,1968)只划分为六个板块……[7]李春昱在1986年出版的《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则这样表述:“以深海沟、扩张脊和转换断层为界,摩根和勒皮松(Le Pichon)先后把现代全球表面分成六个大板块,……”[8] 一些词典中的提法也是六大板块附加小板块。1982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学词典》中有“板块构造”的词条,内容是:“全球划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有人还划分出了一些小板块,如可可板块、纳兹卡板块、菲律宾板块、中国板块等。”[9]图1是该词条下的插图,图中虽然只标出了六大板块的名称,但也能看出菲律宾等小板块的范围。1997年在国外出版,2001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牛津地理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Geography)相关词条的说法基本相同: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10] 2.以七大板块为基础,附加若干小板块。例如,杨伦在1998年出版的《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写到:“地球科学家以上述板块边界类型为基础,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图10-16)。即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这七大板块称一级大板块。……除上述七大板块之外,根据全球地震研究资料可进一步划分板块。目前较流行的有划分成l2个板块的方案,……”[11] 2006年出版的《地球科学概论》(作者为柳成志)采取了上述说法,写到:“全球可以分出7个主要岩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