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docVIP

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doc

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5-24 10:20:00 ]????编辑:studa20 ????? - ?????????????? 作者:王晓燕 马丙祥 陈宪忠 丁汝敏 王慧明 张晓云 刘娟 许晓强 王志敏 李小艳 杨化君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直肠滴注给药途径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观察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1组50例, 对照2组50例,分别采用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与三阳清解煎剂口服和静脉滴注头孢噻肟、病毒唑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1组总有效率96%。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2组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疗效确切,临床给药方便,易被患儿接受,毒副作用小。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三阳清解煎剂; 直肠滴注 ??? 小儿外感发热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范畴,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目前抗病毒的西药疗效不能得到肯定,且有较大的副作用。国际上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休息、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发热超过38.5主张给予解热镇痛药,但因病毒未得到有效控制,体温大多在数小时后会重复升高,给患儿造成极大的不适,甚或诱发惊厥的发生。祖国医学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病儿年幼无知,中药汤剂口感较差难以喂服,注射剂因疼痛难以接受,成药制剂疗效逊于传统中药饮片煎剂,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课题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共200例,来自我院、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医医院2005~2006年门诊及住院病儿,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1岁的29例,1~3岁75例,3~6岁63例,﹥6岁33例;病程﹤24 h的73例,24~48 h 的87例,48 ~72 h的 40例;轻型45例,中型77例,重型74例。治疗组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于10×109/L的占29例,中性高于同年龄组的占58例。对照1组白细胞高于10×109/L的占19例,中性高于同年龄组的占26例。对照2组白细胞高于10×109/L的占17例,中性高于同年龄组的占31例。将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1组、对照2组各5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病情、病程、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采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0.30软件统计)。具体见表1~3。 表1? 3组年龄资料比较(略)表2? 3组病程资料比较(略)表3? 3组病情分级资料比较(略) ??? 表1属按顺序进行统计的等级型资料,用秩和检验,HC=0.72,P=0.698。因此,不能认为3组在年龄上的总体分布不同。 ??? 表2亦属按顺序进行统计的等级型资料,用秩和检验,HC=0.52,P=0.77。因此,不能认为3组在病程上的总体分布不同。 ? ??? 表3亦属按顺序进行统计的等级型资料,秩和检验,HC=1.56,P=0.458。因此,不能认为3组在病情上的总体分布不同。   1.2? 病例选择标准参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定。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发热、恶寒或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多兼有咳嗽、呕吐、纳差或高热惊厥;全身症状较重,呈流行性者,为时行外感。具备上述或,结合和项即可确诊。   1.2.2? 中医辨证标准(风热夹滞)发热重,恶寒轻或日晡潮热或寒热往来,有汗,流浊涕,咳吐黄痰,咽红肿,口干而渴;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手足心热,口气秽浊或有呕吐,腹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较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1.2.3? 西医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发热,流涕,咽充血等容易做出诊断,按其病情轻重分为3型;轻型:发热37~38(指腋温),伴鼻塞,流涕,头痛,可有轻微咳嗽,声嘶,咽充血或有扁桃腺肿大;中型:发热38~39,伴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声嘶,咽充血或有扁桃腺肿大,咽部或有疱疹、溃疡;重型:发热39以上,伴全身不适,精神差,食欲不振,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声嘶,咽充血明显,扁桃腺肿大,咽部或有疱疹、溃疡。   1.2.4?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病程不超过72 h,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可纳入实验病例。   1.2.5? 排除病例标准扁桃体已化脓者;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者;合并有严重心、肝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