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doc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2007级本科班吴丽娇
指导教师:李尚生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有近四千年文学记载的文明古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产生过为数众多的包括人民口头创作在内的文学珍品。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溯儿童文学的历史渊源,我们最终会发现其源头必然是民间口头创作文学,其延伸的支支脉脉也与民间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在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的年代里,民间文学创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而且孕育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分去以前已经在民间文学的母体中孕育了几千年,民间文学以其纯朴而富于变化的结松,通俗的口语化语言,以及浪温奔放的想象力,与儿童的性格,心理喜好,欣赏能力天然契合,从而成为儿童的亲密伙伴。
关键词:民间 儿童 文学 影响
古代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供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中,然而在民间却广泛流传着各种儿童欣赏的口头创作,其中有神话、传说、故事、儿歌、童话等多种形式。这些民间口头创作当初也并非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由于它的通俗性与口头性的特点,特别为儿童所喜好,以至于成为古代少年儿童文学欣赏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民间儿童文学过渡到作家真正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渡是从有意识地为儿童整理和改编民间儿童文学,古典文学作品开始的,晚清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们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首先就是从整理和改编民间文学、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这一工作着手的,之后才出现了一些作家的模仿民间文艺的旧形式灌注新内容的儿童文学创作,如以儿歌形式写就的《学堂乐歌》、《学生歌》、《少年歌》等;以民间童话的梦幻体形式写成的爱国故事《亡国恨》《黄天录》等等。
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直接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才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时期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几乎都是通过采风所得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改编的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如《儿童小小说一百种》《儿童古今通从书》《儿童谣百首》《中国童话》等。当时,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老虎外婆,熊家婆等童话故事都被收录整理出来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乡土读物”,不少热心的儿童文学的作家都曾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过养料,有的是直接参加过采风编写的工作,有的则是从改编和译述民间文学中起步而踏入儿童文学的创作的。例如赵果深从“五四”时期开始编写了五十多种儿童图画故事,期中有不少便是直接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由于对民间文学的深厚兴趣,赵果深日后的童话便带有深厚的民俗学的色彩。对儿童文学的倡导作出过出色贡献的茅盾先生也是从编译和撰述民间童话起步的。如:《蛙公主》、《驴大歌》等就出自于《格林童话》,《金龟》则出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还有的则来源于我国古典的文学中民间传说,如《大槐国》,《树中蛾》等。
1儿童文学能如此迅速发展起来,自然很大部分归功于民间文学形式长期以来对儿童文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儿童文学种类大致包括诗歌、童话、寓言、小说等等。显然这些种类中的很大部分均来自于民间文学裁的直接过渡。例如诗歌中的儿歌、童谣便来自民间的“小儿歌”、“童谣”;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也是民间童话的发展;寓言也是民间寓言的演变……可见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此外,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对儿童文学的完善与发展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比兴法”、“象征法”、“寓言法”、“夸张法”、“铺陈对比法”、“双关法”等多种民间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儿童文学的许多文体所吸收和借鉴,对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文学的平易、朴实、刚健、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艺术特色也深深地影响着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为了进一步阐述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深远影响,下面试就儿歌、童话的产生和发展作一具体的论述。
作为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我国儿歌,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我们古代称儿歌为童话。五四歌谣运动后才普遍使用“儿歌”这一名词,现在见到我国最早的儿歌是《左传》中的《卜偃引童谣》,最早的儿歌集是明代吕坤搜集改编的《演小儿语》。从这些作品看,与今天对儿歌作用的认识有其相近之处,都是服从于向儿童灌输教育思想。
“五四”运动前后是旧童谣和新儿歌诞生的分界时期,在此之后儿歌逐渐成为作家们创作儿童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融有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儿歌也随之产生。
2从传统童谣和现代儿歌的产生,其过渡大约在晚清时期已初露端倪,晚清一些关注儿童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知识阶层,在音乐文化领域所倡的“学堂乐歌”,“学生歌”或许多融歌谣体的旧形式和新思想,爱国民主精神,西洋乐曲为一体的新颖的尝试,其形式亦为现在现代儿歌产生作了铺垫,比如沈心工所写的《竹马》《雁字》《老鸦》,这些歌词浅显晚懂,节奏音律主谐铿锵,工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