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docVIP

BT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T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doc

BT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 BT模式因为其更方便筹资、投资建设效率高、投资回收风险低等优势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然而关于BT模式的相关立法比较少。根据现有的一些关于BT项目的立法可以看出,BT模式下业主方、投资方和项目公司分别负有不同的职责,担负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投资方与业主中负责注资的一方应依约履行出资义务,项目公司在开发建设时,投资方与项目公司负责解决其他所有建设资金的融资,业主方提供必要的协助,如有必要,业主方可对出资比例对应部分的融资提供担保,投资方就项目投融资、建设与项目公司连带向业主方承担责任。业主方作为投资方就其投资额向投资方承担有限责任,就其自建部分的工程建设管理在其自管建范围内与其承包商连带向项目公司承担责任。 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较之于其他模式,该模式可为项目发起人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畿减少发起人协调和管理的工作量;同时还能降低投资回收风险。所以BT模式也日渐发展并受到欢迎。但是,与此同时,这一模式相关的专门立法不多,国际上还没有形成适于BT模式的通用合同文本,没有形成一整套关于BT模式下各方责任划分和争议解决的权威性规定,这对BT模式的顺利推广和运用来说,是一大障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BT模式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问题的相关立法做了梳理,分析了BT模式下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地位和法律责任。 一、关于BT模式的法律规制和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层面还缺乏对BT的专门立法,规范和调整BT的法律文件主要是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部门规章和各类政策性文件,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关于本地实施的BT项目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和行政法规主要有:《政府采购法》、《预算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以上法律基本囊括了BT运作从项目评估、选择私营部门、建设、运营的主要阶段。 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部门规章及政策性的文件,在内容上分两类:一是90年代针对外资参与我国基础建设的文件,主要有《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经贸法函字[1994]第89号)、《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二是2000年以后我国政府拓展投融资渠道,引导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等;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BT实践情况,制定了适用于本地的BT项目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目前,有7个省市自治区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进行了8部地方法规的立法,有13个省市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进行了17部地方规章的立法。 据不完全统我国关于BT的规范体系,大致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1.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BT模式的运作涉及立项、招投标等采购方式、投融资、建设、移交或转让等一系列活动,涉及到政府、项目发起人、投资人、项目公司、勘察设计监理方、施工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者等众多当事人,从而形成了涉及发起人与投资人的BT合同、项目公司与施工方的施工合同、项目公司与银行的融资合同等众多复杂的合同关系。但是,目前在国家层面,涉及到BT的专门立法仅限于两部行政规章。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相当程度上阻碍了BT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 2.地方立法先行,但差异性较大。各个地方的立法对于BT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项目发起及审批、招投标等采购方式、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移交或转让条件及程序等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对推定地方BT项目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立法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人们对于BT模式的理解与实际操作存在很大不同,给我国BT模式的规范化形成了障碍。 3.政策先行。BT模式作为一种投融资建设方式,在国外一般均是立法在先、实践在后,如土耳其、菲律宾、越南等国。而我国却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部、交通部、财政部等相关行政部门的政策对BT建设项目给予政策上的指引,地方上也多有相关规范性文件等政策性指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BT的发展,但对于BT项目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二、传统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地位及法律责任 从理论上讲,由于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关系是由相应的合同确定的,在各自的合同中均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不存在谁领导谁、谁控制谁、谁管理谁的问题,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 但实际上,在传统项目建设组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