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_history_of_finance_译文(DOC可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_history_of_finance_译文(DOC可编).doc

德国金融协会成立至今仅5年时间,与其他职业社团相比算是年轻的。同样,金融学本身的出现也并不遥远。现代金融学实际上是从1950年左右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果按这些指标:注册学生的数目;讲授该课程的师资力量;最重要的是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金融学已经超越了经济学的许多甚至绝大多数传统领地。   在过去40年间,金融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很自然地汇成了两股潮流。我并不是指“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的区别,而是贯穿两者的一个更深层的分野。我认为,更基本的分野存在于被我称作“商学院方法”和“经济系方法”的两者之间。不过,我所做的区分纯粹是名义上的,没有实体上的内涵:即关于该领域的实际内容,而与系办公室的具体地理位置无关。   在美国,金融学的绝大多数学术知识是在商学院而不是在经济系讲授的,并且会一直如此。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教员却是在经济系训练出来的(即,从经济系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在一些名校是如此。大家知道,在研究生教育中养成的思维习惯往往会伴随你一生。   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商学院方法倾向于“微观规范分析”,即在证券的市场价格即定的前提下,一个决策者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公司经理努力使某一客观函数值最大化,或者是效用,或者预期收益或者是股东价值。毕竟,在商学院里,你应该做的事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   相形之下,在经济学的经典传统中训练出来的人不会忘记伟大的马歇尔的一句箴言:“告诉啤酒厂如何酿造啤酒不是经济学家的事”。因此,“经济系方法”的特色不是微观分析,而是“宏观规范分析”。经济学模型假设一个由微观的个体最优化者组成的世界,由此推断被这些个体当作即定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如何演化的。   请注意,我是按照“宏观的”和“微观的”来区分金融研究中的两条支流,而不是大家更熟悉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差异。与可检验的假说相关,在他们试图或者至少是声称如此的意义上说,金融研究的这两大流派在科学观上都是彻底的实证主义者。过去40多年中,金融学杂志上比较规范的论文都包括两大部分:首先给出模型;然后是经验检验部分,表明真实世界的数据与模型是一致的(这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假如并非如此的话,作者就绝不会首先在论文上署名,编辑也绝不会接受这篇文章并公之于众)。   这两大支流即“商学院方法”和“经济系方法”,或微观规范和宏观规范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金融领域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这里我打算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的几个顶峰成就,充分利用金融学领域所获的诺贝尔奖的参考价值。   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想对金融领域做一次综合的详尽的考察,只是提供一些有选择性的看法,也可以说是一位目击者的叙述。   马科维茨与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在现代金融学的开端,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的张力就显而易见。这一开端,也就是金融学的“大爆炸(big bang)”始于1952年,是年马科维茨的论文“资产组合选择”在《金融杂志》上发表,我想这是今天人们都一致认同的。在这篇著名论文中,马科维茨第一次给出了风险和收益的精确定义,而此前它们只是些含义模糊的时髦词汇。   具体地说,马科维茨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或概率加权平均值,把风险定义为其可能结果对于平均值的方差或离差的平方。将收益和风险定义为均值和方差,对今天的金融界来说几乎已成为本能,在当时却远非显然。甚至在今天,对风险的一般理解仍集中于损失的可能性棗即公众所认为的“往下转的风险”(downside risk),不只是收益的可能变化。   马科维茨选择方差作为对风险的测量,尽管在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违背直觉的,结果却证明深具启发性。它不仅引入了对于风险的更符合直觉的看法(因为在正态分布或至少是对称分布中,我们通常采用的downside risk 正是upside risk 的镜像反映),还拥有一项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可能更为重要的性质。通过把收益和风险定义为均值和方差,马科维茨将强有力的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之中。   数学方法的直接贡献是一个著名公式,即诸随机变量之和的方差,等于各个随机变量方差的加权和,加上2倍的随机变量协方差的加权和。说实在的,我们金融学界正是靠这项公式而生存的,40多年来一直如此。这项公式表明,首先,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分析的相关单位必须总是整个资产组合,而非单支股票。单支股票的价值,脱离了其与整个资产组合的联系,以及特别的、与其他单项资产的协方差,就不能被确定。协方差,而不仅是持有证券的种类,决定了分散化投资所具有的降低风险的益处。   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是我称之为金融学中“商学院方法”或微观规范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当初马科维茨的论文却是提交给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事实上,米尔顿·弗里德曼一开始对这篇论文投的是反对票,理由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