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医生收入问题(DOC可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解决医生收入问题(DOC可编).doc

不解决医生收入问题,难以唤回医学人文精神 Normal Standard 2014年 8月 7日 703查看 0 查看 4 星 没有评分 现在有很多关于“好医生”的定义,比如高超的技术、良好的沟通和关爱患者等等,其实医生群体也想成为“技德兼备”的好医生。然而,时代已经让医生这一最需要道德支撑的职业渐渐成为疏离、冰冷的工作和谋生手段。医学在沿着所谓的“科学”道路笔直前行的同时,也渐渐偏离了内心世界和人文关怀,转而专注于局部和细节,或者被更宏大的经济潮流左右产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学与“医学人文”,医生与“医德”渐行渐远? 如何才能将失去的“人文精神”唤回来? “好医生”需要德才兼备 俗话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一名好医生,必须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二者相辅相成。 一台普通的B超,一位平凡的人,成就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贾立群用心做事,精益求精,力求拿出“砸得死”的结论,不让一个孩子漏诊、误诊。他的每一份诊断报告,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长的信赖。他坚守“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无怨无悔,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他深怀慈爱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把耦合剂焐热再用,把白大褂口袋缝起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散发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传递了正能量,温暖了患者心。这就是“好医生”的典范,拥有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可现如今,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少,“医术”与“医德”渐行渐远,医学与人文驶入不同的方向。 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 先贤说得好,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重大,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学要发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人群的健康福祉,从而规定它必须是人性的、人道的。然而,人们却痛切地感受到,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在当今中国,医学与人文的矛盾和冲突已相当明显,相当尖锐。这种状况,在当下主要表现为: 1、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2003年,城镇医疗保障覆盖率降为43%,农村仅3.1%。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倾斜,向大医院倾斜,向少数人倾斜。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91个国家和地区中,2000年和2005年我国的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性均排名第188位,列倒数第四。 2、医院追逐经济效益。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理应以社会效益为先,但许多医院实际上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处方、过度医疗、特需服务之类呈普遍趋势。一些未经科学试验证明有效、更未获医疗准入的方法,如五花八门的“干细胞治疗”,为追逐经济效益匆忙应用于临床。三级甲等医院收入一般超过10亿、甚至20亿、30亿,俨然一大企业。 3、“红包”成为潜规则。住医院、动手术之类要送“红包”,几成妇孺皆知的“常识”。许多人认同“不收红包的医生就是没有本事,怕负责任的医生”这样并无根据的说法。“拒收红包”尽管讲了多年,有种种规定,但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 4、医患关系紧张。这是医学与人文矛盾冲突的一个集中体现。本来,医患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宋代寇宗奭说得很好:“医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驰,于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不慈仁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唯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乐,并治病之一说耳。”可见,医患和谐则相得益彰;医患不和谐则两败俱伤。 但不幸的是,当今医患恰恰不和谐。一方面,患者抱怨医者马虎、冷冰冰,一心想掏他们的“腰包”,“白衣天使”已经成了“白狼”。患者及家属到医院寻衅滋事、殴打医务人员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医者普遍感到委屈、寒心、无奈,处处提防着被患者抓住“把柄”,被告上法庭或者遭“敲竹扛”。甚至,在一些医者看来,患者多数是“刁民”。这种医患关系的危机,至少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深刻地反映了医学与人文的冲突。 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的原因所在 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医学与人文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冲突呢?为什么会发生医生 “冷漠异常”、“见死不救”和“收受红包”的情况? 首先,医学正逐渐走入沉迷于技术指标的误区。技术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主宰的力量:医学理性完全受制于技术,医学追逐的目标,医学对未来的期求,医院的管理与运转,医师们的专业理想与职责义务,完全受制于技术。 其次,在医患关系中,舆论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医务人员。以最著名的“八角门”事件为例。所谓用八角钱就可治好的病要花十万元做手术的爆炸新闻,是编造出来的。这种近乎漫画化、妖魔化的舆论,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甚至造成医学院校的生源危机。 再次,制度安排如政策、规章、考核、奖惩等不合理。医院“断奶”了,要到市场中去谋生路,以药养医、科室承包之类便应运而生。我国剖腹产率快速上升和抗生素滥用,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诟病。为什么欧美未发生类似情况呢?这主要得益于制度安排合理。在他们那里,剖腹产、用抗生素都有严格的、明确的医学标准;不符合标准,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