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条件对红茶菌发酵酸度和成膜影响的初步研究.pdf
维普资讯
96 2006,Vof.27.No.09 ※基
不同条件对红茶菌发酵酸度和成膜影响的
初步研究
蒋立文 ,刘德华 ,唐道方 ,廖卢燕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红茶菌是一种由醋酸菌和酵母菌 L牛发酵得到一种共生体。本文利用传统红茶菌膜作为发酵剂,探讨 了
不同茶汁浓度、碳源、氮源、起始pH值、小同离子强度和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对红茶菌发酵最终pH值和菌膜
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和蛋 白胨的加入、浅箍培养对发酵成膜有显著增长效果,而最终pH值的变化与膜形
成不呈正相关 。
关键词 :红茶菌;菌膜
StudingonEffectsofAcidityandCellulosicPellicleinTeaFungusFermentation
JIANG Li—wen,LIU De—hua ,TANG Dao—fang,LIAO Lu—yan
(InstituteofFoodMicrobiology,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
HunnaAgriculutralUniversity,Chna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Kombuchaisakindofsymbiosiswithyeastandaceticacidbacterium.Inthispaper,effectsofultimatepH value
nadcellulosicpelliclemembranewerestudiedwiht differencetea·brohtes,carbonsources,nitrigensources,initialpH values,ion
intensities,temperatures,cultivatingmodesinteafungusfermentationwiht traditionalcellulosicpellicleasfemr enattionstarter.
Theresultswere showedas following:supplementofehtnaolnad peptone,pna cultivationhaveprominenceeffcetsonforming
cellulosicpellicle,htefmalpH valuehas negativecorrelationwiht formingcellulosicpellicle.
Keywords:kombucha;cellulosicpellicle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6)09.0096.04
收稿 日期:2006.07.1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蒋 文(1968.),男,副教授 ,在职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加工技术。
系 ,属丁非牛顿流体 ,并具有不同程度 的触变性 ,转 敖 自华,王璋,许时婴.银杏淀粉的分离和纯化[J】.食品科学,2001,
速从低到高的触变性 比从高到低的触变性大。 22(1):23-26.
敖 自华,王璋,许时婴.银杏淀粉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9,(1O):
3.2 相比玉米淀粉糊 ,1.0%银杏淀粉糊凝沉性沉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