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民法56讲(基础版)导读课程》第二课讲义(专题四到专题七).ppt

《2015年度民法56讲(基础版)导读课程》第二课讲义(专题四到专题七).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专题七 代理☆☆☆ 【历年真题23】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5-3-53,多)(P78) A、甲有追认权 B、丙有催告权 C、丙有撤销权 D、构成表见代理 【答案】ABC * 专题七 代理☆☆☆ 五、几类特殊代理☆☆☆(P78) (四)表见代理 3、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认为构成表见代理的两种情形 盗用他人介绍信、盖有合同专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合同的; 借用他人介绍信、盖有合同专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合同的。 4、效力 (1)在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不发生法律关系 (2)代理行为有效,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形成完全等同于有权代理行为一样的效果 (3)由此受到损失的被代理人,向无权代理人追偿因代理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 专题五 民事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P59) (四)法律行为相互间的附属关系 对于主债务合同与保证合同而言,前者即是主法律行为,保证合同则为从法律行为 * 专题五 民事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P59) (五)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难点) 1、负担行为: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其效力的行为(债权行为或债务行为) 2、处分行为:直接发生、变更或消灭物权或准物权的行为(物权行为) 【例题】甲、乙之间订立了一份买卖服装的合同,则该合同行为即为负担行为,后甲交付服装给乙以及乙交付货款给甲的行为就是处分行为。 * 专题五 民事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P59) (五)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难点)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为效果意思与好意施惠的关系。其他部分了解即可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二、构成要素(P64) 意思表示包括三个要素即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前二者是主观性质的,后者为客观性质的。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历年真题16】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2005-3-1-,单)(P65)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答案解析】本题中,乙认为签字行为属于签到,根本没有与甲发生买卖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的意图(效果意思),故不构成承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成立合同关系 【答案】D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三)效果意思 2、效果意思与好意施惠(P65—P66) 好意施惠的本质特征在于当事人欠缺法律行为上的效果意思,也没有受其拘束的意思,所以不会发生私法上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受民法调整。 典型的好意施惠关系: (1)搭便车(2)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车(3)顺路代为投递邮件(4)邀请参加宴会、舞会、郊游(5)请吃饭、看电影等。又如:婚约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像“甲对乙说:如果你考生研究生,我就嫁给你”,这种情形属于婚约,不受我国民法的调整,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历年真题17】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请求依法应得到支持?(2010-3-1,单)(P66) A、甲应允乙同看演出,但迟到半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甲听说某公司股票可能大涨,便告诉乙,乙信以为真大量购进,事后该支股票大跌。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C、甲与其妻乙约定,如因甲出轨导致离婚,甲应补偿乙50万元,后二人果然因此离婚。乙要求甲依约赔偿 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后乙果然夺冠,甲失约。乙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 专题六 意思表示 【答案解析】A、B、D项的背后法理是一致的。A项中甲乙相约看演出,是一种普通的情谊行为,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关系,不受民法调整,甲在此处的“应允”并不构成民法意义上的“承诺”,因此迟到半个小时不构成民法意义上的“违约”,所以乙也无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无权以迟到为由要求甲赔偿损失。B项中甲将股票可能大涨的消息告诉乙,不构成意思表示,更不存在欺诈,乙对此亦不存在信赖利益,因此就乙所产生的损失,无权要求甲予以赔偿。D项中甲对乙的承诺亦属于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