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地下水运动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地下水运动特征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研究生 向雪梅 指导教师 刘国东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因其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环境 功能,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气候、人类活动和 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生态功能严重受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退化 演变。若尔盖湿地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若尔盖 湿地正在加速萎缩退化,水域和沼泽面积不断缩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源 的补给和供给严重受损,草地日益沙化,湿地环境正面临着向沙漠化、荒漠化 演替的趋势。 作为我国两大江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以及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若尔盖 湿地对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若尔盖地区的可持续发 展都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水的存在是湿地存在的根本条件,而地下水作为湿 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动态变化既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被等因素的演替。因而,开展该 区地下水的研究对若尔盖湿地的水源保护、湿地退化及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将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区域选择在黄河一级支流黑河流域中游、若尔盖阿西乡境内、国 公路东侧位于阿西牧场,西侧位于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在现场调查和多井多 时段抽水试验的基础上, 因而开展对湿地地下水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直以来,我国对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三江平原区湿地、长江中下 游地区湖泊及河口湿地以及沿海的滨海等湿地,而对若尔盖湿地的研究相对较 少。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若尔盖湿地的植被、土壤、生活于该区域的动物、 该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旅游等方面,而对该区水 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的研究少有涉及。 本文以交通部科研课题“湿地地区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第二专题《公 路建设中草原环境及湿地保护措施研究》子题三一《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 公路排水系统设置研究》为依托,通过对该区域典型地区进行多井、多时段的 抽水试验和地下水位观测,探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地下水水文特征。通过试验, 初步确定了研究区域潜水埋藏深度,潜水流向,水力梯度;获得了研究区域漏 斗曲线规律;并根据泰斯近似公式,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求出了含水层 参数;同时,根据地表渗透和土壤渗透试验,初步掌握了研究区域的地表渗透 率和土壤渗透率。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570hm2,平均海 拔约3400m。若尔盖湿地是世界罕见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其特殊的地理位 置上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若尔盖湿地面 临着向沙漠化、荒漠化演替的趋势。因而,开展该区地下水的研究对若尔盖湿 地的水源保护、湿地退化及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区域选择在黄河一级支流黑河流域中游、若尔盖阿西乡境内、国 公路东侧位于阿西牧场,西侧位于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在现场调查和多井多 时段抽水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1)研究区属高原中浅切割的构造剥蚀残山与山问盆地和冲洪积准平原 相问分布地貌,地处松潘一甘孜三角地块。区内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 冲、洪积层及三迭系上统侏罗系板岩、砂页岩组成,表层为厚约50cm的高原草 甸土,黑色、松散、富含草根;其下为粉土、粉质粘土,黄色、黄褐色,局部 含粉细砂,软塑状,厚2~2.5m;下部主要为砂卵、砾石层。 (2)研究区域多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稳定,约为 40~50m。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5~3m,主要为砂卵石层孔隙潜水,水量丰富。 研究区域地下水水力坡度平缓,水流方向主要从东南流向正西,水力梯度 值约为0.0019,在观测井G18和G19的区域可能存在一个地下水分水岭。 (3)通过地表渗透和土壤渗透试验,得到公路东侧地表渗透系数为 壤渗透速率为0.039m/h。 (4)通过单井、双井和三井联抽试验,得到研究区域漏斗曲线规律。不论 是单井抽水还是多井抽水,其抽水降深时间曲线(双对数坐标)平坦,部分曲 线显示出了潜水含水层的三阶段特征,但不十分明显;曲线的第二阶段时间较 长,且基本水平,说明该区域滞后效应显著,重力释水作用较大;漏斗深度在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