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历程百年大汇总.doc
大瓷网(daciwang)编者按:此文是作者为2012年9月19日在美国纽约华美促进社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的“新瓷器(新中国):来自景德镇的现代陶艺(New “China”: Contemporary Porcelain Art from Jingdezhen)展”所写的前言。作者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其从全球视野角度阐述了景德镇自请末民初以来的陶瓷艺术百年发展历程。文中的论点及论述方式,不乏新颖独到之处,对于认识景德镇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规律及潮流方向,更是不无裨益。故而,本报特地对该文相关要点予以节选刊载,以餮读者。
??? 一、中国百年的蜕化与追求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中国遭遇了一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巨大转型, 而类似景德镇这样古老的手工业城市,也花了一百余年时间从一个古老传统的城市蜕化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城市。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具有不同的认识的,这导致了景德镇这座千年古镇的不同发展模式,甚至影响了不同时期的景德镇艺术的创作风格。由华美促进社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瓷器——景德镇当代陶艺展》,就是希望通过不同时期的陶艺家们在景德镇当地所做的作品来展示这百余年的文化变迁。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民国时期(早期现代化)的景德镇文人艺人的作品,第二个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中期现代化)传播现代化教育的陶瓷学院教授的作品,第三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即后期现代化时期,来自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的作品,第四部分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华裔或外国籍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的作品。
???? 二、以“传统”挑战“现代”
??二十世纪初至中叶,也就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挑战,即由手工艺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其意味着景德镇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手工艺技术与经验一夜之间面临淘汰的危险。为了应对现代化的挑战,景德镇民间社会一方面害怕新的现代化技术和知识系统会取代自己传统的技艺与知识系统,但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进行技艺方面的革新。于是,一部分艺人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试图在瓷器上表达绘画艺术,同时也试图追求和画家同等的地位。
? 中国历史上,文人有群体,画家有画派;但陶瓷工匠由于地位低微,尽管景德镇的瓷器誉满全球,但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身份只是受雇的工匠和劳动者。此时,他们聚集在一起结社形成群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是“月圆会”,于1928年由王琦等人发起成立,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每逢农历十五日集会一次,成员轮流作东道主集会时,每人带一件新作到主人家共同欣赏观摩,同时饮酒吟诗作画。 经常参加的有:王琦(1884—1937)、王大凡(1888—1961) 、汪野亭(1884—1942) 、邓碧珊(1874一l930) 、毕伯涛(1886年—1961年、何许人(1882—1940) 、程意亭(1895—1 948) 、刘雨岑(1904年一1969年)、徐仲南(1872—1953) ,田鹤仙(1894年-1952年)。这个群体就是“珠山八友”,叫八友实则(因中途有人离散更新——编者注)为十人。
? “珠山八友”虽然是陶瓷工匠,但大都受过一定教育,如邓碧珊、毕伯涛是清末秀才, 田鹤仙是 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汪野亭、刘雨岑毕业于鄱阳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他们是当时景德镇民间艺人们中的改革先锋,是景德镇最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陶瓷作品上,最早把陶瓷作为一种艺术来创作的群体。
? 民国时期,一方面是景德镇陶瓷业的不景气,另一方面却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创作最辉煌的时期。这些文人工匠的出现虽然没能把景德镇的陶瓷业从萧条中拯救出来,但却传承和发展了景德镇陶瓷的手工技艺,并为今天的景德镇复兴,以及为景德镇从一个日用瓷制作的转化为一个艺术瓷的创作中心打下了基础。这次展览会上,选择了“珠山八友”10位艺术家的每人一件瓷板绘画作为展品。这些瓷板画基本是采用景德镇当时流行的传统粉彩瓷技艺画成。珠山八友们试图运用这一技法在陶瓷绘画上上追求中国画的效果与意境,这是当时景德镇的一个主要审美导向。??这次展览还选择了当时被称为“青花王”的王步(1898年-1968年)的一对青花花鸟瓶和一件青花笔筒。王步和珠山八友是同时期的人。王步从小喜爱绘画,后得陶瓷名家吴霭生赏识而入瓷业美术社,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1926年吴霭生病逝,王步开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受同时期景德镇文人工匠的影响,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在当时的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此次展出的王步的一对青花瓶,绘制的主题是芦苇和鸟,整个的色泽由深至浅,十分自然,让人感觉一笔而成,过渡十分自然,无复笔之嫌。所绘的飞鸟,细微之处胜过工笔,羽绒丰满,层次分明,达到这种效果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艺。他的另一笔筒上面的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