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绘画理论.doc
清代绘画理论
清代绘画理论表现在:
1、重于论述前人的创作经验,特别是文人系统绘画研究。对董其昌画学思想及其南北宗的研究诠释成为主流;
2、石涛画论反对拟古,见解独标,影响深远;
3、有关画理、画法、画品等方面的著述甚丰,但多为摘录旧说。
重要著述: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详述绘画技法。
笪重光《画筌》选编历代山水画的画理画法。
方薰《山静居画论》,以随笔形式论画,内容宽泛。
邹一桂《小山画谱》,花卉理论技法理论。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金农《冬心题记》、郑燮《板桥题画》、钱杜《松壶画忆》、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华琳《南琳秘诀》等著述,或一家之言,或抒一己之见,有一定理论价值。
官纂《佩文斋书画谱》、历鹗《南宋院画录》等,有较高史论价值。
明清绘画理论发展特征:
唐宋绘画理论偏重对绘画形态的义理阐说,明清画学著作更注重绘画技法的归纳与总结;
唐宋画论高屋建瓴地阐述人们对于绘画的认识,明清画论则更关注绘画自身的形式。 这是绘画经过长期发展,日益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然结果。
明清绘画理论中,基础性技法著作数量多,分类细,所论详尽,从绘画的章法,到笔法,魔法,从调脂匀粉到题款钤印,事无巨细,津津乐道。
1、清初四王论画
王时敏《西庐画跋》等
王鉴《染香庵跋画》等
王原祁《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
王翚 《清晖赠言》等
—— 均为讲仿古心得,标榜宗派师承
2、石涛绘画思想
石涛(1642—1718),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清湘陈人、大涤子、阿长等。明末清初画家,绘画理论家。
《苦瓜和尚画语录》简称《画语录》。内容涉及中国山水画的画理,山水画创作的一般特点,以及作为山水画创作主体的画家心态、生活实践和艺术素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石涛《画语录》内容概括起来有几点:
1、提出并论述了一画说;
2、论证了法与化的关系;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
3、提倡以造化为师,蒙养生活;
4、追求绘画艺术的“物我交融”;
5、重视笔墨技艺的表现,具有本体意义。
贾涛《中国画论论纲》
法与化—— “有法必有化” “我用我法”
法与生活—— “法度的根据是生活(自然物象),生活的规律名之理. 笔法与生活有关系。
物我交融——“予脱胎于山川”
不似之似——“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画论——主动把握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以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度自由。
石涛在《画语录》中,明确提出“借古以开今”的口号,提出“一画”的思想。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
韩林德认为:“一画不仅包含着形而下的技法意义,而且还包含着形而上哲学意义。”
“其一,从本体论意义讲,一画乃是一根贯穿宇宙—人生—艺术的生命力运动的线;”
“其二,从宇宙生成论和绘画创作意义讲,一画之法乃是贯通宇宙—人生—艺术生命力运动的根本法则。”
《石涛与画语录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石涛绘画理论解释1
石涛:“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朴本是巨大的木材。木材直的为材,壮的为朴,可知比喻为完整、壮实、巨大、充盈……”。
老子说:朴散则为器。
《易 系辞上》:“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可见老子说的“朴”正是《易》所说的“道”,是与器(法)对立的,而法正式对朴(道)的破坏。
既然太古已经过去,太朴已经被“法”破坏,什么样的画法才是最接近太朴、也就是最接近“道”的画法呢?
石涛认为——是一画。
老子说:“天下之无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画之一,正来自道生一之一。既包含实的众有,也包含了虚的万象,而且不是众有和万象的表面,而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石涛理论解释2
“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哉。”(《画语录 了法章》)
这意思是说,山水画是造型艺术,离开笔墨线条就无法表现天地万物的形态和神气。而“一画”这根造型的线,是山水画中最基本的因素。“一画”看起来简单,但它却能把天地万物的形象都收进画面。任何一张画,从起笔到搁笔,都离不开这根造型的线。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