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般工业技术
《计量与铡试技术》∞1o牟第37豢第4期
三相两元件电能表A、C相 TA变比不同时更正系数的计算
ComputationoyCorrectCoefficientatDifferentTARatioofA,CPhase
ofThree——phaseTwoComponentsElectricEnergyMeter
田玉良 袁 毅 康广庸
(哈尔滨市前进开发区自来水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28)
摘 要:在高压及部分低压电能计量装置中,通常要求接人同一电能表A、c相的两只TA变比相同,若与电能表配用的两只TA变比不同,则产生计量
差错,或少计电量 ,或多计电量,本文就此问题分析计算如下。
关键词:电能表;计量;TA变比;更正系数;追退电量
0 引言
流人两元件 电能表 ,,元件的电流,c= ,d= ×
通常三相三线两元件有功电能计量装置中,除了电
能表、连接导线之外,还有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假设电 IOOA=50A,于是 ,元件所计功率PI=‰ 厶cos(30~+q’a)
压回路接线正确工作正常,而电流回路A、C相TA变比 = cos(30。+ )=100ULcos(30~+ ),II元件所计功
不同。
率PII=UCB laeos(30。。 )=50ULcos(30~一 )。
若与电能表配用的两只TA变比不同,在同样的一
讨论:(1)设 =o(纯电阻性负载),则有
次电流条件下,流入电能表两元件 I、Ⅱ的二次电流却不
同,工元件或 Ⅱ元件所计量的功率有所变化,三相总功率 PI=100ULeos30o=5043uL
也随之而变化。 PU=50uLcos30。=2543
为了准确而合理地计量电量,必须计算电量的更正
P=Pl+PH=5043uL+25√3uL=7543
系数,进而判断少计或多计电量,最后计算追退电量。下
(2)设 :30。,则有
面对两只变比不同的TA接在A、C相且按不同变比计量
Pt=100uLcos(30~+30o)=50uL
电量时更正系数的计算。
Pn=50uLcos(30~一30。、=50uL
1 电量更正系数 G的计算
P =Pt+’P,j=50UL+50UL=100uL
众所周知,更正系数 G的计算公式为
(3)设 :0,则有
更正系数G:器鼍差=羹 PI=100ULcos(30。+0)=0
假设两只电流互感器TA1和TA2的变比分别为 T Pn=56 cos(30~一60。)=25
和 KⅡ,且设变 比为KI的TA1接在A相,变 比为 Ⅱ的
P=PI+P,,=0+25√3 =2543
TA2接在 C相。
(4)设 =90。,则有
1.1 以TA1的KT为准进行计算
P,=100 cos(30~+90o)=一50观
假设流人电能表 工元件(A相)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新教材适用】2025秋人教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清单(1).pdf VIP
- 冶金行业概况介绍.pptx VIP
- WS∕T 225-2024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pdf
- 专题07 标点符号六年级语文专项提升(统编版).docx VIP
- 【全册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期末复习清单.docx
- 《手术室查对制度》课件 .ppt VIP
- 2408 操作手册.pdf VIP
- 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小米机器人更新迭代,AISoC芯片受益.pdf VIP
-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边缘AI浪潮已至,AISoC赋能终端奋楫争流.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