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ocVIP

我国的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 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范玉杰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虽然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在理论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文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资本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技能偏好型和技能退化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不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 全员劳动生产率 VAR模型 磨损效应 2006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出现了“无就业增长”现象,也就是说“虽然产生就业机会,但是远比投入市场的劳动力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速度缓慢”。在近二十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状态,名义GDP从1988年的14928.3 亿元迅速上升至2004年的136875.9亿元。与此同时,科研开发得到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支持,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却没有带来就业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之间表现出非一致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可以了解就业发展轨迹,预测就业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以及技能偏好型和技能退化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不同作用,其次,本文采用回归检验对影响就业的因素即资本、技术进步、人口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利用VAR模型对技能偏好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结论如下:(1)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技术进步对就业有负面的影响;资本投入与劳动力的吸纳成反向的关系;(2)技能偏向型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在短期内对就业有负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范玉杰(1982.12-),山东东营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向的效应,但是长期内这种效应不断减弱。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理论的综述,第二部分概述了我国就业的情况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是采用OLS实证检验资本、技术进步、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并且建立了VAR模型分析技能偏好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的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Werner roeger and hans wijkander(2000)研究两部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自1970年代在欧洲主要国家50%的失业率可以归于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但是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不能解释美国失业状况。 Brahim Saber(2002)考察了存在和不存在国家之间的熟练劳动力移民时,技能偏好型的技术进步对不熟练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在不熟练的劳动力工资与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互相影响的假设下,得出的结果是不考虑国家之间的熟练劳动力移民的情况下,技能偏好的技术进步降低了不熟练劳动力的就业率;存在国家之间的熟练劳动力移民的情况下,移民所在国家技术进步和不熟练劳动力这两者的关系不确定,移民所前往的国家技能偏好的技术进步也降低了不熟练劳动力的就业率。 Matthias Weiss(2004)在假设熟练劳动力和不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存在关联时,即如果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增加会导致社会的最低生活补助提高,进而使不熟练劳动力的工资随着增加,这时,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会导致不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减少。 我国针对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讨论也较为丰富,但是实证分析的成果仍不完善。我国的学者对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以替代作用为主:林毅夫2002)倾向于利用所谓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优势,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应与发达国家在前沿技术上展开竞争彭绪庶还通过实证分析美国1948-1999年的数据,研究了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美国1947-1998年的50年间,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边际就业弹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劳动替代特征117171万人;1998年我国有124761万人口,到2004年已经达到129988万人。从图1中也可看出,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就业总人数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城镇失业登记率由1998年的3.1%上升到2004年的4.2%,失业率总体上是呈上升的趋势,就业总体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人口总量和就业总人数(图1) (二)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借鉴程晓农(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