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讲义一.ppt
民事訴訟法講義(一) 問題 A向B借款200萬元,約定99年8月1日還款,屆期未還。A有甲、乙屋各一間,A於99年8月10日將甲屋以150萬元價格(市價350萬元)售予C,嗣復於9月1日與D訂立乙屋買賣契約,B知悉上情後,向某律師洽詢應如何主張權利,試問該律師應提供何項法律建議? 急迫建議 保全程序:假扣押、假處分 非急迫建議 調解程序 督促程序 訴訟:人(當事人)、事(訴訟標的)、時(時效、定管轄時)、地(法院)、物(訴訟標的物) 通常訴訟程序 簡易訴訟程序 小額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之意義 法院依當事人請求,以國家權力,強制解決民事紛爭之程序 民事訴訟之目的 綜合說 保護私人權利 維護私法秩序 解決私人紛爭 民事訴訟之法律關係 法院與當事人之公法關係 為訴訟客體之當事人私法關係 民事訴訟之界限 民事訴訟vs.刑事訴訟 原則:裁判結果互不拘束 例外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訴法§500) 民事形成判決(具對世效力者) →拘束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vs.行政訴訟 私法、公法關係區別:支配說→依有無一方支配他方之關係而定 審判權決定原則 先受理法院優先 以原告主張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形式判斷 行政法院審判權優位? 適用一 先提起行政訴訟 不得再提起民事訴訟(§31之1 II,行訴法§12之1 II) 行政法院認有審判權→不得變更(行訴法§12之2 I) 行政法院認無審判權→移送民事法院(行訴法§12之2 II) 民事法院認無審判權→大法官解釋(§182之1 I,行訴法§12之2 III) 大法官解釋民事法院無審判權→移送行政法院(§182之1 II,行訴法§12之2 IV) 適用二 先提起民事訴訟 不得再提起行政訴訟? 後提起行政訴訟,民事法院先認有審判權→§31之2 I 後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法院先認有審判權→行訴法§12之2 I 民事法院認有審判權→不得變更(§31之2 I) 民事法院認無審判權→移送行政法院(§31之2 II) 行政法院認無審判權? 裁判原則 得決定前提問題 前提問題已繫屬於行政法院→裁定停止訴訟(行訴法§12 II) 民事法院得認定行政處分無效 民事法院不得撤銷行政處分 效力互相尊重 無效行政處分無拘束力 一審判權有既判力之判決不得再爭執→不得成為他審判權之訴訟標的、前提問題、抗辯主張 民事訴訟vs.非訟程序 區別:程序原則不同 非訟事件 民事司法:ex.聲請支付命令(§508)、聲請拍賣抵押物(非訟法§72) 民事行政:ex.夫妻財產制登記(民法§1004 、非訟法§101) 民事訴訟vs.仲裁程序 民事紛爭之解決途徑 私人和解 政府機關或人民團體之調處、調解 政府機關之調處、調解(ex.土地法§34之1,VI項) 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之調處、調解(ex.鄉鎮市調解條例§§1、23、24) 職業團體之調處(ex.工會法§5,9款) 政府機關之裁決(ex.公害糾紛處理法§§28、30) 法院之調解、訴訟上和解 強制調解(ex.§403)、任意調解(§404) 訴訟上和解(§377 I) 仲裁(仲裁法§37) 審判 第一編總則─第一章法院 法院之意義 法院之級別 民事法院之組織 獨任制 合議制 第一節管轄 意義 種類─土地管轄、職務管轄(審級管轄)、(事物管轄) ─法定管轄、指定管轄、合意管轄 ─專屬管轄、任意管轄 ─選擇管轄、優先管轄 審判籍(管轄法院) 第一項普通管轄法院 自然人之普通管轄法院(§1) 法人及其他團體之普通管轄法院(§2) 第二項特別管轄法院 因財產權涉訟 對於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之人(§3) 對於生徒、受僱人或其他寄寓人(§4) 對於現役軍人或海員(§5) 因關於業務涉訟(§6) 關於船舶之訴 對於船舶所有人或利用船舶人(§7) 因船舶債權或以船舶擔保之債權涉訟(§8) 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上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而涉訟(§15II) 公司、團體、社員於其社員之資格有所請求而涉訟(§9) 公司vs.社員(股東) 其他團體vs.社員 公司之債權人vs.社員 其他團體之債權人vs.社員 社員vs.社員 公司vs.公司職員或已退社員 其他團體vs.團體職員或已退社員 公司之債權人vs.公司職員或已退社員 其他團體之債權人vs.團體職員或已退社員 公司社員vs.公司職員或已退社員 其他團體社員vs.團體職員或已退社員 關於不動產事件─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10I) 因不動產之物權涉訟問題─本於不動產所有權所生請求權(民法§767) 因不動產之分割涉訟 因不動產之經界涉訟(未爭執不動產所有權,ex.定不動產界線、設置界標之訴)問題─請求確定一定界線土地為己有 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