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pdfVIP

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分析能力,采月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的方法,判定区域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有利于对区 域的土地资源和规划要素进行综合研究和合理配置,更好地为风景区的规划决策服务ll】。西 岭雪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过程,不仅对景区的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的生态平衡有重大价值。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集成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输出 等功能,对西岭雪山景区1989.2007年间区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进行及时、准确跟踪和分析, 旨在揭示西岭雪山景区土地利变化过程与趋势,探讨其驱动因素,为景区地理合理利用和生 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西岭雪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世界自 30049’55”(图1)。 图l景区地理位置图 景区规划总面积374.83平方公里(成都市境内,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区域年均温 带,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85%以上。区内植物资源丰富,保存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和红豆杉(Taxus mairei)等多种古老植物。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于1987年开始开发,1989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72 1994年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7月风景区内部分区域被纳入四 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2.2数据源和数据处理 2.2.1数据源 主要收集了遥感图像数据、图形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 TM,空间分辨率为30vm影像 (1)遥感图像数据:此次研究采用陆地卫星影像LandSat 图,获取1989、1995、2000和2007年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进行解译。 (2)图形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比例尺为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 (3)统计数据:主要基于文字、数据表格形式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量 以及耕地动态变化量等统计数据。 2.2.2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由于监督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研究 区域的特点有选择地决定分类的类别和选择训练样本,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先验知识和其它辅 助数据,因此选择监督分类提取影像信息【2】o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根据土地资源和 利用属性以及地物的光谱特征,对研究区内地物的影像分为: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通过对】989、1995、2000和2007年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分别得到4期土地利 用现状图(图2一图5)。 3结果与讨论 3.1景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分析 利用GIS软件制图模块,生成1989—2007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一图5)。同 时利用GIS软件的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出1989~2007年景区各类土地面积(表1)。从图2~ 图5可以看出,1989~2007年间。西岭雪山景区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程度在不同时段差异明显。 利用方式变化较大,尤以2000-2007年这一时段变化最为显著。总体而言,由于景区的快速 发展和景区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大量的农用地 尤其是耕地不断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同时,景区内的原有居民搬迁,促使耕地不断地向其 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变。 73 图2景区89年土地利用状况 圈3景区95年土地利用状况 图4景匡2000年±地利用状况 图5景区2007年土地利用状况 此外,景区2000-200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十分较大,草地、灌木林地和农田面积减小, 野生动物适宜生境减少,景区适宜斑块进一步破碎化,核心区面积减少且距离加大-这从侧 面说唱景区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有明显影响。 2.2景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研究区域土地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