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品复习课件:《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岳麓版选修4).ppt

高考历史精品复习课件:《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岳麓版选修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精品复习课件:《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岳麓版选修4).ppt

“军事天才拿破伦·波拿巴”(二) 本课探究学习的主要问题 1、简述拿破伦的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重点) 2、拿破伦帝国和战争性质的分析(难点) 3、结合拿破伦的重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评价拿破伦 一、“法兰西人的皇帝” 阅读本课开始的三段文字,分析拿破仑为称帝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第一帝国的政权性质 所做的努力有: 1、担任终身执政官和颁布十年宪法,向世袭制一步步迈进; 2、通过宗教仪式使帝制“合法化”和“神圣化”; 3、仿效旧制,建立庞大的贵族集团 4、通过与古老王室联姻使王室“正统化”。 政权性质: 第一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帝国,不同于过去的封建波旁王朝,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特别符合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 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主要政治活动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转折点 1812(5-9) 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辟 百日王朝 1815.3.20—6.22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典 滑铁卢战役 问题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把仅仅还是计划中的付诸实施。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欧洲的统一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他的这一设想,与今天的欧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 2、从方式上看: 3、从过程上看: 4、从结果上看: 5、从影响上看: 前者上为了统治和称霸欧洲的需要,而后者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竞争谋求通过联合的力量获得优势。 前者是靠军事征服和强权推行,后者是采用和平方式实现自愿。 前者是用军事手段用一国文化覆盖全欧洲,后者是用多重民主决策的方式逐步实施,并逐步扩展到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前者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未曾完全实现;后者合作领域正在扩展和升级,国家数量也有计划地增加 前者必然与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强烈冲突,对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损害;而后者内部个民族文化特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存 二、从“称霸欧洲”到“走向末日” 1、称霸欧洲 1) 1796年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多次击败反法同盟军 2) 1798年远征埃及;发动“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 3)1805年“三皇会战”,军旅顶峰 4)1810年,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 与奥地利公主结婚 2、走向末日 战争性质变化 1)1806年,颁布“大陆封锁令” 2)1812年 进攻俄国,失败,帝国转折点 3)1813年 莱比锡大会战,兵败 4)1814年 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5)1815年 逃离厄岛,“百日”统治;滑铁卢战役再败 再次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6)1821年 病逝 你认为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根本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 ①策略失误 ②两线作战(封建欧洲国家和英国) ③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④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 主要原因: 具体原因: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 问题1:拿破伦的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如何分析? 一方面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将大革命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广到大军所到之处,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势力。 同时,为了他个人及他代表的大资产阶级集团的利益而与欧洲强国进行的战争,又具有争霸的性质。 他对欧洲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战争,对民族反抗的镇压,又带有侵略的性质。而两者都利用了大革命动员起来的法国民众的革命热情,但它牺牲了法国利益,也埋下了失败的 隐患。 问题3:有人说,莱比锡之战实际上是欧洲大陆上各民族的“民族之战”。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拿破仑对欧洲各国发动战争,在捍卫法国革命成果的同时,也具有争霸和侵略性质。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肆意践踏弱小民族的民族主权,违背了民族独立自决原则。在法兰西帝国势力鼎盛时期,弱小民族无法撼动拿破仑大军;当拿破仑远征俄国惨败时,欧洲各民族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积蓄的民族力量必然总爆发,因此这一战被当做决定欧洲各民族未来命运——是屈从于拿破仑军事统治还是获得民族自决的关键之战。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早期具有进步性:抗击反法联盟对法国的进攻,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保护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