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SV技术的发展.doc
TSV技术的发展、挑战和展望,3D IC技术的一体化、3D硅技术的一体化
摘要:3D集成技术包括3D IC集成,3D IC封装和3D 硅集成技术。这三者是不同的技术,并且硅通孔技术将3D IC封装技术与3D IC集成技术、3D IC硅 集成技术区分开来,因为后二者使用了该技术而3D IC封装没有。硅通孔技术(TSV)是3D IC集成技术、3D 硅集成技术的核心。也是研究的热点。3D集成技术起源于当代,当然,3D IC/硅集成技术的革新、挑战与展望已是讨论的热点,还有它的蓝图。最后,通用的、更低能耗的、加强热控制的3D IC集成封装系统相继被提出。
关键词:硅通孔技术,3D IC集成技术,3D 硅集成技术,活泼的、消极的互边导电物,C2W和W2W。
说明:
电子产业自从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截止2011年底已经创造了一万五千亿美元的价值 。其中电子工业最大的发明便是电子管(1947年),这也使得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 和William赢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也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六个月后Robert Noyce(他因在1990年去世而未能与Jack kilby分享诺贝尔奖)首创IC集成技术。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每二年便要在电路板上将晶体管的数量翻一倍的理论(也叫摩尔定律,为了更低的能耗),在过去的46年中已成为发展微电子产业最有力的指导。这条定律强调可以通过单片集成系统(SOC)将平面技术和所有功能的集成(在2D层面)放到单片芯片中。另一方面,这里所有功能的集成能通过3D集成技术例如3D IC封装,3D IC 集成[1],[2],[4]-[143],[168]-[201]和3D 硅集成[1],[2],[144]-[167],[168]-[201]得到实现,这些都会在1、2小节中提及。因为3D IC封装技术是一门成熟的工艺,并且不使用硅通孔技术,故本文不再提及。
硅通孔技术是3D 硅集成技术的核心[200]。尽管William Shockloy(他也是电子管的发明者)的这项已经超过50年的发明赢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这项技术的最大目的并不是为了3D 硅/IC集成技术。
由惠普公司在1976年创造的在一块电路板上的高价值产品(MMIC)))’s cu-to-cu组合。
3D 硅集成技术中至少有二种不同的W2W键合方法,也就是说,Cu-to-Cu键合和氧化物之间的键合,正如第七节和第八节所说的,更确切地说,第七节展示的是由IBM和RPI首创的高质量键合技术[146-148]在键合之前,要用标准波形花纹生产工序来制造铜互连,接下来用氧化物CMP工序来把氧化物研磨到比铜的表面低40nm,键合的温度还要求为400摄氏度。第七节(b)图展示了铜和铜组合的过程,由东京的NIMS/AIST/Toshia/University提供。
第八节图a展示了MIT的3层3D在275摄氏度高温下氧化物和氧化物组合体键合的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中介层被W-plugs键合且相互2、传统的填埋水平面连线在两层电路的底部3、而3D通道布置在晶体管之间孤立的区域。第八节(b)图展示了Leti/Freescale/STMicroelectronics的电介质组合层,在400摄氏度下的拥有两层电路板。从图中可以看出:(a))))));b既没有闪存芯片堆叠,也没有在电路中使用TSV技术,互边导电物为ASIC或微处理器;c没有闪存芯片堆叠的高速读取电路,未使用TSV技术的热能/机械集成电路(就像Xilinx/TSMC的FPGA高速读取电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