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钛酸锶钡薄膜在金属铜箔上的制备及其一l生能研究
摘要
随着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要求各种器件小型化、功能化、集成化,铁电BST
薄膜作为电子封装系统中的埋容电容器介质材料成为~个闪亮点。传统的薄膜材
料的制备,都是以贵金属或导电氧化物为基体。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薄
膜电容器的需求的增大,造成国际上贵金属等的短缺,同时也拉动了电容器成本
的大幅度增加,在这种形势下,金属铜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低的成本,成为薄
膜基体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BST薄膜的结晶需要800,900。C高温的有氧环境,
而金属铜高温容易氧化等问题使得在金属铜基体上制备BST薄膜成为一个挑战。
et
2006年Lauglllinal的报道,也仅限于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BST薄膜。至今
还未见到更多的报道。本文旨在通过成本最低的溶胶.凝胶法在金属铜基体上制
备高介电常数的BST薄膜。
试验选用醋酸钡、醋酸锶、钛酸丁酯为主要的前驱化合物,采用溶胶一凝胶
技术在金属铜箔上制备钛酸锶钡(BST)薄膜。薄膜的退火处理在流动的氩气保
护下完成。通过添加有机物聚乙二醇(PEG200)成功地解决了薄膜的裂纹、剥
皮等问题;并通过缓冲层、掺杂等进一步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
PEG添加量的BST溶胶所制备薄膜进行XRD,电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PEG
wt%和50
添加量为40 wt%的BST溶胶制备的BST薄膜的介电常数相对较高,
电流密度也相对较小。PEG添加量为40wt%的BST溶胶制备的薄膜在116.7
叭%左右。
缓冲层有利于BST薄膜的结晶。通过介电性测试:La203缓冲层没有明显地改
其居里温度点发生移动,从铁电滞回线可以得到证实。XPS深度剖析验证La203
缓冲层抑制了金属铜离子在BST薄膜中的扩散。通过Ti2p峰的分析认为BST
薄膜中存在Ti3+离子。Ti3+的存在间接地反映了薄膜中存在着大量的氧空位。
通过比较两种薄膜的Ti2p峰中Ti”峰的强度,说明了La203缓冲层有利于降低
薄膜中的氧空位浓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薄膜的漏电流密度。
为替代性掺杂进入钙钛矿结构的A位。并且Mn掺杂有利于钛酸锶钡薄膜的
的Mn离子时,薄膜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如在1MHz时,
分别为1213和0.06。通过P.E铁电滞回线的测试表明,Mn离子掺杂使室温
为铁电相的Bao.7Sro.3Ti03薄膜的居里温度降低,在室温下表现为顺电相;使室
温为顺电性的Bao.5Sro.5Ti03显示铁电性的特征。漏电流测试显示,Mn离子掺
杂大大降低了薄膜的漏电流密度,从没有Mn掺杂时的2.5x104uA/cm2降低到
100uA/cmz(Bao.675Sro.3Mno.025Ti03)。
利于降低薄膜中的氧空位。这与掺杂x0.025Mn时的钛酸锶钡薄膜的漏电流
密度大幅度降低比较一致。通过分析最佳的Mn掺杂量为x=0.025。
(5)Zr离子掺杂进入Bsr结构的B位。XRD表明随Zr掺杂量的增加,
采用FESEM表明Zr掺杂降低了薄膜的晶粒尺寸。HRTEM显示了薄膜的多晶
结构,900电畴和1800电畴均匀地分布在薄膜中。
(6)介电分析表明,Zr掺杂大大降低了薄膜在电场下的介电损耗。如高电场333
kV/cm时,在10
高。另外Zr4+的引入会抑制Ti4+与Ti3+之间的跃迁,抑制电子的定向运动,从
而减小了薄膜的漏电流密度。通过分析最佳的Zr掺杂量为x=O.1。
关键词:BST薄膜,溶胶凝胶,电学性能,缓冲层,掺杂
and ofBariumStrontiumTitanateThin
SynthesisProperties
FilmsOil Foils
Copper
Abstract
Withthe oftheminiaturizationandmuti—functionofelectronic
development
strontium isa materialf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