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时代的咏唱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文化,其中“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让学生了解了唐代最有影响的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由于篇幅所限,课本对三位人物的介绍比较简单,特别是对李白的介绍,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我觉得有必要做更多的介绍。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的鼎盛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国力空前强盛,与前代相比政治更加清明。唐朝的诗坛像一座歌星云集的大舞台,唐朝的诗人在这个舞台上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旋律,唱响了这个时代。其中,一代诗仙李白的成就最为突出,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央,用他那完美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唐朝诗歌的繁荣有它的历史渊源,唐朝的统治集团李氏自认为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对老庄道教学说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李白是这一阶段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如同一位卓越的歌手,站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高峰的舞台上,用他的诗歌,反映出这一时期繁荣的社会特点。
?
一、李白的生平
?
李白,字太白。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这时的他博览群书,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奇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兴趣广泛,还接受了当时在蜀中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和任侠风气的熏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白,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意!”积极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导着他一生的活动,也决定了他诗歌的进步内容。二十六岁时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是,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一个一心追求享受,耽于安逸,不理朝政,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昏庸帝王了,他不过把李白看作文学弄臣,为自己荒淫的生活作点缀。现实无情的粉碎了李白的梦想,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内心感到无比的寂寞和失望。不肯摧眉折腰的性格,使得李白与那些权贵们格格不入,不久被迫离开京城。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继续漫游各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他的报国之志未衰,准备参加太尉李光弼的队伍去讨伐史朝义,却在途中忽然病倒,未能如愿。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没能看到安史叛乱的平定,病逝于安徽当涂族叔李阳冰家中。
?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李白是一位富有政治热情的伟大诗人,他少有大志,常以凌空展翔的大鹏自比。李白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既反映了李白一生的经历和思想轨迹,又表现了唐代由强盛转向衰落时期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表现最多的是对国家和社会前途命运的关心。一首首诗歌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了一首久唱不衰的盛唐旋律。
?
1.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以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各具形态的山水,刻画了祖国美丽的自然景色,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咆哮万里”、“奔流到海”的黄河,“白浪如山”、“涛似喷雪”的长江,抑或是“屏风九叠云锦张”、“回崖窑张玲苍苍”的庐山,“连峰去天不盈尺”、“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都显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写得轻快奔放,酣畅淋漓。如《望庐山瀑布》中写到: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袅枭紫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