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永磁同步电机开题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永磁同步电机开题报告.doc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价值) 1.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转矩电流比高、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宽调速范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场合获得广泛的应用。=0的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矢量控制是基于转子坐标系的,经过一系列的坐标变换,将电机的转子磁链和转矩解耦,分别对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进行控制,并经过PI调节、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实现双闭环控制系统。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给出电流、速度、位置等调节器的设计方法,对伺服控制需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立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给出部分结果,分析相应的结果,得到结论。 2.论文研究意义及价值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稀土永磁材料与电动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有了进步,交流伺服系统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构成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场合,己经由交流电力传动取代液压和直流传动。 世纪年代以来,随着价格低廉的(REFEB)永磁材料的出现,使永磁同步电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界各国(以德国和日本为首)掀起了一股研制和生产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控制器的热潮,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小功率应用场合,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并日趋完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磁同步电机已在从小到大,从一般控制驱动到高精度的伺服驱动,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各种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作为最主要的驱动电机出现,而且前景会越来越明显。尽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自适应方法等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电机的参数等等。因此,对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例如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闭环反馈控制设计方法,给出实验结果10篇,期刊类文献不少于7篇,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至少附一篇引用的外文文献(3个页面以上)及其译文) [1]唐亚苏.电动车及其电机的发展概况[J].电动汽车.1996(2):15-17. [2]赵艳花,李春娟. 基于模糊PID的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J].工业控制与应用,2009.28(03)[3]黄伟忠, 宋春华.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国内外市场概况[J].微特电机. 2009 (1): 35-37. [4]孙环阳,黄筱调,洪荣晶,裴亮.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3)[5]赵辉,鲁超,岳友军.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0,32(03)[6]孙环阳,黄筱调,洪荣晶,裴 亮. 全数字永磁同步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微电机,2010,43(07[7]暨绵浩.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调速系统综述和展望[J]. 微特电机,2007,(03)[8]邓干铭.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05)[11]GUO Ji-feng ,GAO Cun-chen .Design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 for uncertain time-delay singular system[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2009,3(16):35-38. [12]Andrzej Bartoszewicz.Discrete-Time Quasi-Sliding-Mode Control Strateg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998,4(45):78-81. [13]CAI Guo –ping,HUANG Jin-zhi. Discret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liner time-invariant systems with time delay [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2,1(07):12-16. [14] Cheng-zhi FAN, Ming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