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说话”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docVIP

“让历史说话”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历史说话”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历史说话”,正是要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智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奠定中国和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础   考古学中,有“地层”之说。如同文明的遗迹,人类的历史同样是一层叠压一层,在岁月的淬炼下,积淀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心灵地层”,塑造了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品性。   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的临近,再次触发人们对当代中国精神脉络的深沉思考。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回顾和思考抗战历史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面对延绵不断的时间长河,如何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如何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历史观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历史,更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与把握历史。有史实,还要有正确的史识,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秉持“一切事件皆巧合”的偶然论,怎么能理解“人心向背定兴亡”的铁律?抱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论,又怎么能看到“于曲折反复中进步”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历史说话”,正是要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智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奠定中国和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础。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类社会的一切——国家、民族,文化、文明,无不是在历史的打磨中成形。我们为什么要举行阅兵仪式,重温抗战胜利的光荣时刻?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历史研究、史料收集,保存最珍贵的民族记忆?正是因为这一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根基的重要一部分。筑牢我们自己的“抗战史观”,为的是“让历史说话”,接收时间深处激荡着的“复兴密码”;为的是擎起历史的火炬,让它照亮前行的路。   文天祥有诗云:“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的是春秋时代的两个史官秉笔直书,在书于竹帛之际弘扬天地正气。孔子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让《春秋》这部史书,成为评价人与事的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一种汲取过去教训、防止悲剧重演的巨大约束力。   对历史的遗忘意味着割裂传统、割裂文明,掩盖和歪曲历史更是对文明的背叛,最终只会陷入悲剧的泥淖、走向进步的反面。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岁月的落英早已覆盖战争的遗迹,发展的潮流一点点清洗着历史的伤痛,但“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历史决不会随时间推移改变原有的样貌,历史的结论决不容许恣意篡改。廓清真相、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历史才能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中国人有敬畏历史的传统,这种传统与源远流长的文明互为因果,构建了一个厚重的中国。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却把历史当做“任人涂抹的小姑娘”。或是罔顾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混乱了历史认知,以“虚无主义”消解社会根基;或是妄加揣测,用主观否定客观,动摇了精神坐标,以“利益至上”瓦解信仰根基;或是随意裁剪,用恶搞代替创作,颠覆了主流立场,以“泛娱乐化”消解意义价值。那些散布不负责任言论者,那些诋毁抹黑英雄人物者,那些娱乐历史消费历史者,或许该记住这样一句话:“对于历史理性的态度,就是我们自己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回顾历史的时刻,也是展望未来的时刻。在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上,我们每每会从回望历史、重述史观中汲取力量。清末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人以进化论、民族主义史观,刷新历史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史观,重写历史叙事。当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段,在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浪潮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用更宽阔的视野、更普遍的观点看待历史;在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应该筑牢更坚定、更科学、更人本、更开放的历史观念。尊重历史、捍卫真知、温故知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听清历史的回声、更好地走向未来。 《人日报》(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