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Geothermal reservoir-forming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appraisal of Dumeng area in Songliao Basin.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Geothermal reservoir-forming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appraisal of Dumeng area in Songliao Basin.pdf
26 第23卷 第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0.D.D. 2004年6月
文章编号:1000—3754(2004)03JD026m3
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施龙1”,李自安1,施尚明3
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杜蒙地区在纵向上分别被嫩一、二段泥岩、青一段泥岩和泉一、二段泥岩所分隔,形成四套热
储组合,即上部热储组合、中部热储组合、下部热储组合和深部热储组合。杜蒙地区影响地热资源形
成的主要热源是地幔供热、岩浆体供热和放射性元素生热。地热田形成于裂谷构造环境,断裂带及附
近的储盖组合发育区是地热田形成的有利构造部位,深大断裂是深部热流向上部地层传送的良好通道
及热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地热资源量模拟计算表明,杜蒙地区热储内总的地热水资源量为11.78×
1010m3,扣除热储内不易开采的热水量,仍有8.7×1010m3的资源量。
关键词:地热田;热源性质;裂谷环境;深大断裂;资源量计算;杜蒙地区
中图分类号:TEl32 文献标识码:A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特殊的 由深部的登娄库组和侏罗系地层构成,由于地层剥蚀
地质构造背景和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松辽盆地不 及受断陷的控制,该热储在杜蒙地区零散分布,其特征
000
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赋存具有开发远景的地 是埋藏深(大于2 m),温度高(大于90℃),矿化
000
热资源。本文将在研究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基本 度高(大于6 mg/L)。上述四套不同特征的热储组
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地热田热源的性质,研究地 合构成杜蒙地区地热资源的主要赋存区带。
热田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主控因素,计算地热田的
资源量并预测其产能潜力。 2地热田热源性质分析
1地热田基本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地热源概括起来有地幔供热、岩浆体供
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粘土矿物脱水生热以及断
在松辽盆地形成和发展历程中,杜蒙地区形成了 层两盘相对位移摩擦生热。其中对地热资源形成起重
多套储集层和封闭性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而其中的姚 要作用的热源是地幔供热、岩浆体供热、放射性元素
家组、青二段和青三段、泉三段和泉四段、登娄库组 衰变生热,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是本区主要的地热资源目的储层,其岩性以砂岩为 2.1地幔热源
主,这些热储层与区域性隔水层一起,构成本区多套 地幔热源是供给盆地热能的主要热源之一,它是
热储组合。根据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本区有 通过热传导不断把热能输送到盆地内,所以莫霍面位
效热储可划分为以下四套组合,上部热储组合:以明 置的升降起伏直接影响地幔的供热量心J。松辽盆地地
水组和嫩江组两套区域性隔水层之间的砂体为主,该 壳厚度是我国已知陆内盆地中最薄的盆地之一,莫霍
000
热储埋藏浅(500~1m),水温低(30~50℃),矿面埋深为29~33km。重力资料反演结果表明,杜蒙地
000~3000
化度低(1 m∥L);中部热储组合:以嫩江组 区莫霍面埋深介于29~31.5km,大部分地区小于3l
和青山口组两套区域性隔水层所限的多种类型砂体为 km,呈现东浅西深的特征。由于本区地壳相对较薄,莫
000~l500
主,该热储埋藏较深(1 m),水温较高(50霍面相对抬升热能外溢,从而提高了地幔供热量,据计
000一6000
~70℃),矿化度较高(3 m∥L);下部热储算,现今地幔热流值为50.05mw/m2,高地幔热流量是
组合:由青山口组区域性隔水层以下的泉头组砂体构 本区形成高地温场及丰富热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该热储埋藏深(1500~2000
m),温度高(70~902.2岩浆体热源
000~8000
℃),矿化度高(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优控制在软基预压加固分析与计算中的应用 Optimal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Soft Groundsill Reinforced by Press in Advance.pdf
- 最优气候相似法及其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Optimal Climate Analogues and Application to Precipitation Forecast.pdf
- 最优烃类指标方法研究综述 The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timal hydrocarbon indicator.pdf
- 最低总成本模式下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确定 How to Determine the Best Cash Amount of Monetary Fund in the Lowest Total Cost Model.pdf
- 最大截尾L-估计用于变形分析的研究 Deformation analysis by using L-estimate method.pdf
- 最大调整时间最小的物资调配模型 The minmum adjustment time of material preparing model.pdf
- 最小二乘优化法解黄河下游枯水流量演进系数 Computing Low Flow Routing Coefficient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y Least-Squares Optimization Method.pdf
- 月亮湖水质评价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Yueliang Lake.pdf
- 月球引潮力振动与大气潮汐的周期变化 THE PERIODICITY VIBRATION OF THE MOON TIDE FORCE AND TIDE VARIATION.pdf
- 月经周期凝血功能的临床观察.pdf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DISTRIBUTION OF ACID BEARING-OXYGEN COMPOUNDS AND ITS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IN SOURCE ROCKS OF BIOGAS, BINBEI AREA, SONGLIAO BASIN.pdf
- 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特征、成因及预测 Sandston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Genesis and Prediction of Fuyu Oil Beds,Zhaoyuan-Taipingchuan Area,Songliao Basin.pdf
- 板块漂移与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及效应 Plate shift and its bearings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effects in China.pdf
- 板坯单流连铸中间包的流场优化 OPTIMIZING OF FLOW FIELD OF SINGLE STRAND TUNDISH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pdf
- 板岩隧道的施工控制与管理探讨.pdf
- 板式塔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Trays.pdf
- 板栗几种典型生态结构模式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Several Typical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pdf
- 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pdf
- 极低放废物的填埋处置 Landfill Disposal of Very Low Level Waste.pdf
- 极危动物华南虎的生存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Exist Status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Southern Chinese Tiger.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