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三
吴中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和规划理念探索
沈炳春沈苏杰
太湖山水丰富的风景资源孕育着吴文化的繁荣文明,吴文化的肥田沃土又促进了吴中风景园林环境艺
术的形成和发展。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园林一开始,就和吴文化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公元前六世
纪吴国从富裕走向强大,阖间为王以后,在建大城的同时,又在西南郊筑姑苏台、长洲苑,在太湖西山的
消夏湾与练渎等地建造了一些设施。到了夫差执政时期,原来作为国防巡狩和水军训练的种种设施,逐
渐变成了登山临水的游乐设施,夫差还为西施、郑妲等人在灵岩山建造了景色优美的馆娃宫,将练渎内
艨冲改为波殿蟾宫的游湖龙舟……从此吴国又从强大走向灭亡,这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为历代骚人墨客
提供了创作素材,激发了情思,留下了动人肺腑的诗词赋记。
汉代以后,道教、佛教陆续出现于太湖风景名胜区,各类道教、佛教的宫观寺庵,在鼎盛时期,单
是吴县东山就多达50余所(座),而吴县西山则形成了五宫四观三庵十八寺的规模。由于当时社会政治
动荡不安,从秦末汉初“商山四皓”到西山,东汉的邓尉隐居在吴县光福开始,许多士大夫、文人趋向
山林隐遁生活,他们与高僧、道家等人在热爱自然山水的共同基础上形成了合流,结伴共同游览山水。
他们善于用形象思维敏锐观察太湖优美的山水景观,并以生花妙笔,以诗文著作和绘画渲染景物的独特
风采与神韵,点化了太湖山水风景。他们投宿寺观,又促进了寺观的园林化发展。
宋初,吴越王钱傲献地归入北宋,使吴越之地避免了一场战祸。宋时又采取了疏浚太湖水利的措施,
加上圩田、荒地的垦辟、耕艺的精良,农业的发展,促使手工业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现象,梓匠技艺的提
高,为园林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兵入关后,大量中原仕族随宋高宗南渡,隐居在太湖洞庭
两山,使北方中原文化和太湖吴文化交融结合,促进了“始经山川”以山水审美为中心的风景区建设,
使太湖风景区的形成趋于成熟。宋代商品货币的流通又使城市和小城镇空前繁荣,这时印刷术、火药与
指南针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同样对太湖流域经济、吴文化的发展和景区开发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而
北方仕族迁居太湖一带后,带来了北方经济文化,扩大了对外联系及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这一
带经济繁荣,并为明、清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朝启用香山匠人主持营建宫廷建筑后,不但“蒯鲁
班”名闻遐迩,也使香山帮匠人的建筑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又促进了吴地建筑水平的提
高。十分有趣的是,吴地建筑文化在吸收外来建筑文化时,始终保持着自己粉墙黛瓦、素朴和谐的外
貌,内部空间精致体宜,庭院因借随机,植物配置气韵生动,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
在开拓山林风景的同时,从晋代开始,先民们便在太湖周围山水环境中相地建宅构筑庭院,恰如《园
冶》所说“园地惟IJJ林最胜,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披土开其麓,培山
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凝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吴中
太湖东山、西lU、光福、木渎景区,历史上就曾建有近百座园林。
1
qD8(、Ⅳ
论
古代风景园林的规划理论与实践,和诗、画艺术理论、技法用语是共通的,元代写意画的理论和技
法直接促成了苏州写意山水园林的形成,如意境、意匠,外师造化等等理论及诗化景题,画意构图,书
法章法与时序、朝暮、令相、物候等动态结合。如《画论》所说: “所谓布置者,布置山川也,铺成大
地,创造lIJ川,其远近高卑,衄折深浅,皆会各得其势而不背,则格制定矣。”“水以石为面,水得山
而媚,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山外有山,虽断而不断;树外有树,似连而非连。”山脊以山石
为领脉之纲,“深山大壑纯用石不妨;土山下不妨小石为脚,大山内宜用土山为肉。”“半山交夹,石
为卤牙,平垒逶迤,石为膝趾。”“玲珑石多置于书屋酒亭旁。”当然,“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日沉
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
历史上文人兴造园林,在运用植物材料和其它造园要素方面想法颇多,创造出入狭而境广、小中见大
的景观效果,采用了步移景异,幽深曲折,先抑后扬,题词点景等等手法。传统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选择题100道.docx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研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docx VIP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pdf VIP
- 数学教案_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设计.docx
- GZ-2022062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正式赛卷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docx
- 信息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教师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新.doc VIP
- (word精品)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诊断考试(一诊)数学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