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灭.ppt
第六章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灭 参考书目 胡绳武、金冲击: 《辛亥革命史》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3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朱育和等: 《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张昭军:《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一节 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入 1.经济掠夺 1)铁路修筑权。 2)采矿权。 3)掠夺性的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 2、军事侵略 1)日俄战争 2)英国染指西藏。 3)德国欲占长江。 二、清末“新政” 1、原因探析 第一,清政府如果不变法就难以照就统治下去。 第二,帝国主义的支持。 第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顽固派的御侮和保守遭受沉重打击,从而为变法扫除了障碍。 第四,八国联军之祸以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冲垮了中国人泥古拒变的传统文化心理;而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变法的信心。 第五,戊戌思潮的激荡。 第六,资产阶级革命与改良的交相鼓荡。 2、主要内容 1901-1905年,清政府提出推行的“新政”约30余项。 经济上,提倡振兴商务,奖励创作实业。 政治上,整顿官制。 军事上,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文化教育上,废科举,兴学校,奖游学。 3、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区别。见教材306 4、新政的影响。见教材307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895-1913年,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前 1895-1913 近代工矿企业 总数 200家 549家 总额 3519.1万元 120288万元 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高潮:1895-1900年、1905-1910年。 特点:(1)是相对于自身特点而言取得了初步发展,而对于外国资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2)封建生产方式对民族资本的严重束缚。 四、民众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1.民众斗争 2.爱国运动 (1)“拒俄”、“拒法”运动 ( 2)抵制美货运动 (3)收回利权运动 五、“中等社会”、中产阶级和公共领域的兴嬗 “中等社会” 1.“中等社会”的构成 一是“自居于士类者”。 二是“出入于商与士之间者”。 三是“出入于方术技击与士类之间者”。 2.任务:“破坏上等社会”与“提倡下等社会”。 一是“与秘密社会为经”。二是“与军人社会为伍”。三是“与劳动社会为伍”。 公共领域 总之,上中下各层均不满于现状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兴中会和强学会 、革命与改良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及思想 孙中山,(1866、11、12——1924、3、12),名帝象。1883年入教,名日新。1894年上书李鸿章。1915年结婚。 三民主义: 1、民族革命:华夏中心主义到文化民族主义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中华民族 2、政治革命:民本思想与民权主义 民为国本、民贵君轻、为民而治 民权:民有OF、民享FOR、民治BY 民权实施必须有治权为保障 政权(管理政府) :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国体 治权(治理国家):司法、立法、行政、考试、监察/政体 孙中山主张把政权交给人民、治权(政府)交给专家 “创建民国” 3、社会革命:大同思想与民生主义 马义、空想社会主义、亚当·斯密、享利·乔治 民生由来 平均地权防止封建不平等; 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主义不平等。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 1.中坚力量 2.中心:东京、上海 3.报刊: 4.译著: 5.与保皇会的初次论战 1902年,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3年12月和1904年1月,孙中山先后在《檀山新报》上发表《敬告同乡书》和《驳保皇报》 6.杰出的革命宣传家 7.团体 章太炎 1、 名炳麟、绛,号枚叔 2、师大缘 钱玄同、周树人、周作人、黄侃、吴承仕 朱希祖、柴德赓 3、思想 从《俱分进化论》到后现代主义、可持续发展 《齐物论释》与文化多元主义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青山革命军事学校,第一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誓词 1905年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与会者百余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总章》,总章规定:P329 第三节 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 一、与改良派展开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