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科技花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14.科技花园.doc

大家好,您现在听到的声音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绿色之声校园广播,这里是每周三下午准时与您相约的科技花园节目,我是Joshua. 音乐过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周的科技资讯。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测量反氢原子光谱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氢激光物理装置项目组在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对反氢原子光谱进行了首次测量。研究人员用精密的磁场“陷阱”捕获反氢原子,然后用精确设定频率的微波照射它们,使其磁力方向反转,从而将反氢原子从“陷阱”中释放出来。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碰撞湮灭(yānmiè)后,会在“陷阱”周围的粒子探测器中留下特有印记。 反氢激光物理装置项目组发言人说:“我们证明了我们可以探测反氢原子的内部结构,这令人非常激动。现在看来通过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反氢原子是可能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认为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的光谱应该是一样的,而测量反氢原子光谱是该项目的最终目标。在宇宙大爆炸时期,物质和反物质可能是等量存在的。而人们如今生活的宇宙则看起来全部由物质组成,所有的反物质都似乎消失了。如果反氢原子可以被精确研究,这将有助于了解宇宙的奥秘。 减肥难?用脂肪对付脂肪! 白色脂肪储存热量,棕色脂肪“燃烧”产生能量和热量。一些研究者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能让白色脂肪转换为棕色脂肪的开关,或许有一天,肥胖真的能找到便捷的解决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糖尿病中心研究棕色脂肪的卡吉穆拉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新研究,他们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能让白色脂肪转换为棕色脂肪的开关,或许有一天,肥胖症真的能找到解决办法。 卡吉穆拉说,过去我们一度认为,棕色脂肪只存在于小动物和人类婴儿身上。现在我们知道了,多数成年人体内也蕴藏着大量的棕色脂肪。几年前,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RDM16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认为是控制棕色脂肪的关键,棕色脂肪的形成离不开这种蛋白质的存在。 在3月7日发布于《细胞—代谢》的研究 报告 中,科学家发现,在小鼠和培养皿实验中,常用的2型糖尿病处方药噻唑烷(sāizuòwán)二酮类能稳固住PRDM16蛋白质,使其在白色脂肪中聚集,促进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当白色脂肪中的PRDM16蛋白质最后达到一个足够高的浓度时,就会打开基因控制的开关,让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但不幸的是,噻唑烷(sāizuòwán)二酮类类药本身会引发一些严重后果。 卡吉穆拉解释说,噻唑烷(sāizuòwán)二酮类类药的一大问题是,服用此药会导致很多副作用,包括体液滞留(zhìliú)、心衰等,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种副作用更小的药,可以特定的稳固住PRDM16蛋白质,这样就可以实现白色棕色脂肪转化。或许这种药要好几年后才会被发明出来,但是知道了这样的研究目标后,会加快研究进展速度。 如果体重过重的话,那么控制热量摄入加运动是目前最安全的减肥办法了。不过等到研究出白色脂肪转换为棕色脂肪的安全途径后,这可能将会成为胖胖族的一大福音。 科学家称人类最老祖先是5亿年前蠕虫 据英国《镜报》3月5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宣布,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亿年前的一种形似蠕(rú)虫的生物。这种微小的生物名叫皮卡虫,有着最原始的脊骨和骨骼肌,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因此,它可称得上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包括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以及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皮卡虫现已灭绝,平均体长为5厘米,仅见于伯吉斯页岩化石中。皮卡虫首次发现于1911年,当时被归为水蛭或蚯蚓类的无脊椎生物。但科学家们日前发现,这种微小的生物拥有一条名叫脊索的柔韧棒,是一种原始脊椎。此外,他们还在皮卡虫体内找到了名叫肌节的骨骼肌和血管系统。 该研究的合作人、多伦多大学生态学和生物进化学的助理教授卡伦认为:“我们的分析证明皮卡虫确有脊索,但真正让人兴奋的是发现了大量的骨骼肌,这些块状的肌肉组织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皮卡虫的身体如鳗鱼般侧向扁平,由分布在脊索两侧的分段肌肉块组成,整体呈S型。该生物很可能是在海床附近通过身体的侧向来回扭动行进。这次成果得益于科学家们对114个皮卡虫化石的深入研究,为了能高精度还原这个“不及拇指长”的生物的细节,研究人员使用了包括电子显微镜在内的大量成像技术。 今天的科技资讯就到这里了,音乐过后是我们今天的专题:可乐中的致癌物值得担心吗 近日,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宣称可乐中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mīzuò),并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禁用含有该致癌物的焦糖色素。不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此并不认可,其结论可以概括为“根据目前的信息,消费者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指控去改变自己喝或者不喝可乐的习惯”。 欢迎回来,我们今天的专题是可乐中的致癌物值得担心吗 最近,可乐再次遭遇“致癌危机”。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发布了一份公告,宣称在可乐中发现了大剂量的致癌物4-甲基咪唑(mī

文档评论(0)

xutiantian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