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文化的特色和其表现形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斗牛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不具有竞技性,它是群众自发的,并非由政府组织。此外,斗牛在侗家人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九洞地区的民众至今仍把它看作头等大事。 斗牛,当地人俗称“牛打架”,大多是在冬春的农闲时期进行,每逢亥日举行。事先由主办的村寨送帖请战,发出通知。传统的邀战方式是放“传牌”,就是在一块刨光的木板上下“战书”。传牌一放就是几十个村,凡接牌的村寨皆可应战,这可谓是一种淳朴的古风遗存。 在斗牛的前三天,寨上的芦笙队到牛王房外吹奏芦笙,敬祭三日,称之为替牛“养心”。斗牛当天,各寨在牵牛赶往斗牛塘之前,都会举行一定的仪式,例如,祭敬“萨岁”,祈求庇佑,保佑本寨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同时,还要给参赛的水牛好好装扮一番,或头戴红花,或颈悬响铃,使“牛王”威风凛凛,神气十足。各寨的牛王还有各自的名号,如“震天王”、“胜霸王”、“地雷公”、“扫地王”、“碰响雷”等,这些名号都写在各自的斗牛牌(或称“码牌”)上或者绣在大旗上。全村的青年男子敲锣打鼓,吹奏芦笙,高举若干面彩旗,前呼后拥地随牛出村。其中还有一些禁忌,比如,斗牛的前一天,全村寨的妇女不准织布和缝补衣服,孕妇不能去牛王房,也不能跟在牛王后面,等等。 是日,斗牛塘附近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芦笙阵阵,热闹非凡。斗牛这天,既是斗牛的日子,也是民间集市贸易的好机会,不少村民在山间道旁摆满土特产品,日用百货,零摊小吃,应有尽有。午时许,待各寨牛王到场后,进行分组,通过抽签决定比赛的次序。按照惯例,先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往洞村的芦笙队吹起芦笙,率先进入斗牛塘。(以前还要唱踩塘歌,现在很少这样了。)在三声铁炮巨响之后,首先是举行“踩堂”仪式,人们举着旌旗,护着牛王绕场三周进行亮相,以展示其威猛雄悍,众人高呼不止。之后,斗牛正式开始。两牛相见,分外眼红,牛角相抵,牛头相碰,轰然作响。有的被碰得头破血流,当场丧命,有的体力不支,败下阵来。如果角斗到预定时间,仍不分胜负,双方即用大麻绳或大棕绳把牛的一条后腿套住,由十来个年轻力壮的人把牛用力往后拉开,视为平局。无论是分得胜负,还是打成平手,皆鸣锣击鼓,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战胜的牛披红挂彩,被牵着绕场三周,其所属村寨的人们欢呼胜利,场上一片欢腾。同时,胜方派人将败方的旌旗夺去。那些被打败或者临阵逃脱的牛很可能会遭到宰杀,由全寨分而食之,日后再集资购买新牛。哪个寨子的“牛王”在斗牛中获胜,那将是全寨的荣耀,当晚会举行歌舞饮宴庆祝一番,斗牛这天对于当地人来说简直就是盛大的节日。斗牛活动不为输赢,只为庆贺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寓意收获丰收,寄托希望。 四、与斗牛文化有关的自然生态系统 侗族是传统的农耕稻作民族,其农业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牛这一重要的劳动工具。侗族具有悠久的水牛养殖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这为培养和选购专门用于角斗的水牛提供了前提条件。 传统的侗家人多居住在山地丘陵地带,且择水建寨,顺水而居。往洞乡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溪河流众多,因此在选择斗牛塘时,往往是山谷间的平地或者两山之间的坪坝,亦或是专门用于斗牛的水塘,这些天然的地理地势无疑是斗牛场地的最佳选择。 往洞乡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年降雨量在1230mm左右,年日照时长达1080至1249小时,无霜期达280天以上。这样的自然气候也给在农闲时节举行多次大小型斗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天气条件。 五、与斗牛文化有关的人文生态系统 斗牛在侗族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语云:“三年舞,五年牛。”就是说,在斗牛进行五年之后,暂停三年,这三年可以进行吹芦笙、唱多耶等娱乐活动,在三年之后,再接着斗牛。在斗牛暂停的这三年期间,一般来说,村寨会把自己寨上的牛王卖掉,等到斗牛又要开始的时候,再由寨老、村干部以及寨上有名望和有经验的人去选牛、买牛。斗牛已经成为当地的传统娱乐活动和盛会,在侗家人心中已经有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侗家人爱牛,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在田间地头,水牛是最忠实的劳动伙伴;逢重大节日,牛肉是供奉祖先的上品;遇远方来客,牛肉是款待贵宾的佳肴。水牛已经和侗家人的心联系在了一起,牛王在全村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是全寨荣誉与胜利的象征,受到全寨群众的器重与悉心照料,这也无怪乎斗牛在当地那么受欢迎了。 侗家人团结一心,而且非常热情好客,这样的民族性格在整个斗牛活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人们为牛王祈福,随牛王出征,为其呐喊助威,欢呼雀跃,斗牛活动可以说是南侗地区村寨凝聚力的最好体现。通过斗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加强了各村寨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像行歌坐月之类的民族风俗也会作为斗牛活动的落幕曲目。在斗牛过程中,胜方把败方的彩旗夺去,数日后再到对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