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古代乐舞探究(文二)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代乐舞艺术
石应宽
(香港龙伟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中国香港)
摘要:敦煌石窟壁画留下的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闪耀着瑰丽的艺术光华。石窟中的音乐、舞蹈形象反
映了古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联系和交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印度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西音乐的结合,使隋
唐时代的各民族乐舞获得了历史性的兴盛与发展。
关键词:敦煌石窟乐舞形象;印度佛教传入;影响
中圉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08)03-0024—06
因艺教科研项目之需,我曾沿西部丝绸之路 术的内容,显示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
进行采访,在敦煌有过三次驻足机会,从学习与探 和杰出的创造力,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
究中国古文化遗产过程中深感西部大漠深处艺术 化遗产,壁画中千姿百态的舞蹈,名目繁多的乐
遗迹的璀璨与深远,辉煌与苍凉,为此撰文几章述 器,卷子中的乐谱、曲词,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音
之,此篇乃其二。 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新的领域。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 敦煌石窟中的音乐,舞蹈艺术形象,反映了古
国古代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的历史、文 代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和文化交流。随着丝路的畅
化、艺术曾继承、发展和延续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通和印度佛教的传人,中原与西域音乐的交流日
与艺术的辉煌,同时又是中西方历史、文化与艺术 趋广泛。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了西域
相互撞击、相互吸收而结合的结果。敦煌是遥遥千 乐曲《摩柯兜勒》和琵琶、箜篌等乐器。公元前65
万里“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中继站,但我们不能 年汉宣帝时,西域龟兹王绛宾与夫人来到长安,宣
将“丝绸之路”仅仅理解为丝绸贸易,从它开通之 帝以“鼓吹数十人相赠”,带走了内地乐舞和乐
日就已经是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科学、 器。北周武帝时,龟兹、疏勒、康国等地组织了一
文化、艺术、生产和生活方式传播的文明之路。可 批乐工、舞人来到长安,他们带来了五弦、琵琶、箜
以说,敦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 篌、羯鼓等乐器,还带来了有很高技艺的乐师苏祗
交往及当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汇合、扩散地之一, 婆,他传播了龟兹乐律“五旦七声”的理论,后来
因此,她孕育出了敦煌莫高窟这一不断显示其博大 根据这个理论体系,演变出隋唐音乐二十八调。
精深,至今仍折射着夺目历史光辉的文化艺术圣 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的交流,促进了中西音
地,这一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乐的结合和隋唐乐舞的发展兴盛。传人中原的西
域音乐经过无数音乐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
扬弃,使中原和西域各少数民族的乐舞逐渐融合、
在敦煌一千多年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流中,给 发展。当时已形成了具有西凉地方风格的音
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它闪耀着 乐——《西凉乐》。据《旧唐书·音乐志》称:“自
瑰丽的艺术光华。敦煌石窟壁画、经卷、雕塑、文 (北)周、隋以来,管弦杂曲数百曲,多用《西凉
书、写本等历史文物中所广含的我国古代民族艺 乐》。”可见《西凉乐》是当时最流行、最受人民群
收稿日期:2008—6-2
作者简介:石应宽(1938一)男,贵州贵阳人,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工作,现为香港龙伟文化
艺术交流公司顾问。
24
众欢迎的乐曲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