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缘为书来 又为书逝
――追思缅忆冯承柏先生
唐承秀
2007年新年过后的第十个晚上,正在北大校园匆匆赶路回宿舍的我,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放慢脚步凝神一看,大脑轰的一下似乎一片空白,原来是同事告知我曾经的老馆长冯先生于当日中午驾鹤西归!一连看了几遍短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么?不会呀……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因为前一段时间刚刚问候过养病的冯先生,电话那一端的冯先生虽然声音有些疲惫,但谈兴还是很浓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忽然便再也没有了奔走的力气,索性一个人在寒冬的黑夜慢慢游移,任凭思绪不着边际地回忆与冯先生相处的日子。
在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非冯先生莫属了。他的远见卓识、才思敏捷,以及凡事亲历亲为的工作作风都深为下属所仰慕和赞赏。冯先生来馆后开展了很多工作,我仅就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一些片断略为梳理,聊以纪念。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与冯先生的真正交往始于1993年,那一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当时我被通知工作有所变动,从参考阅览部的工具书阅览室调到技术部的国际联机检索室。由于原来负责此项工作的员工突然出国,馆领导们仓促中便找到了我。这让从未接触过联机检索的我深感无从下手,老实说,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我馆还有此项服务。国际联机检索在当年是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远程检索手段,通过国际长途专线检索美国Dialog系统的联机数据库。但是由于国际通讯费极其昂贵,这项服务通常只有非常需要国外资料而且经费比较充裕的教师才用得起。这个工作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透彻分析用户课题,明晰所要检索的数据库操作指令。虽然上学时学过计算机课,也有类似的文献检索课,但与实际相差甚远。作为新手,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甚多,因为一旦检索失误,就会使用户蒙受高额检索费、通讯费等损失。冯先生一直对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方面情有独钟,非常了解国际联机检索的工作内容与程序,并深知我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他一次次的探询,一次次的鼓励,并亲自观看我给用户检索的过程,这些都对我尽快开展工作产生了莫大的动力。也使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对馆长的平易近人、强烈的职业责任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冯先生似乎天生就是属于图书馆的,这也许和其父冯文潜先生与舅舅黄钰生先生的潜移默化很有关系。父子两代先后出任一馆之长,且是名校馆长;黄钰生先生也曾任天津市图书馆馆长。一家两代出现三位著名馆长,实属罕见。冯先生到任后,除了理顺图书馆现有的业务流程外,一直很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90年代中期,正是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级科研单位有专线联入互联网,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便是其一。冯先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图书馆可以通过高能所联入互联网,于是便派我和同事专程去北京办理此事。前前后后跑了几次,终于使南开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国内少数连上互联网的用户,更是当时南开大学唯一上网的单位。我也因而可以骄傲地宣称是较早的网民之一。
在“触网”的日子里,越来越多地发现冯先生对新技术的悟性和对信息资源的职业敏感。60出头的冯先生对当时还是DOS系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很快入门,每次上网查询资料都是津津有味。要知道,90年代中期的互联网可没有现在的WWW图形化界面,都是黑屏白字的逐行显示,浏览网上信息时用的是现在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Gopher,也就是当时Internet上的一种菜单式信息浏览工具,收发电子邮件也只能用Telnet方式,都是需要指令操作的。这在当今熟悉Windows系统、IE浏览器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是冯先生就是乐此不疲,而且还让我们有选择地从主题角度下载一些资源给相关院系。记得当时我们针对我校现有学科,重点下载了一批生物、化学类资源,使得这些网络资源成为纸质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为科研人员了解国外信息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可以说,图书馆后来各项现代化服务手段的开展都和冯先生当年的鼎力促进、亲身参与分不开。他就像一名高瞻远瞩的舵手,不断通过引入新资源、新服务,引领图书馆这条大船破浪远航。
提到冯先生的亲历亲为,又触发了我另外的记忆。很多人都知道冯先生的英语甚是了得,这是接触过冯先生的人都了解的事实。并且也知道冯先生是40多岁才开始学习英语口语的,这也说明冯先生过人的天资和语言能力。上任馆长后不久,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冯先生不急不躁,竟然能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亲自为一些青年馆员讲授英语。他流利的口语、标准的发音、广博的知识让我们这些当年的年轻馆员受益匪浅,并因此把几乎荒废的英语拾了起来。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冯先生过人的预见力。因为在90年代上半叶,国内的图书馆从资源到服务都还是比较传统的,馆员的英语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本无关紧要。但是冯先生似乎预见到历史发展到今天,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多样性、对外交流的国际化,使英语成为图书馆员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1997年冯先生的卸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