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 况
原设计的净水工艺技术,属较传统的老一套加药反应池—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在运行中,当受水力负荷冲击时,易出现“反池现象”。令水质恶化;此外枯水期河水的浊度较低或洪水期河水浊度较高时,净水后的水质不稳定。
我们选择《分床超脉冲澄清与反滤池》是高效“一体化”净水设施,在一个池体内,完成了底部分床脉冲澄清与共用分离区的中部斜管沉淀和上部反滤层(支承网架—石仔—石米—粗石英砂—细石英砂反粒度级配)。
诚然,由于属改造工程将原来的反应池改造成脉冲配水系统;斜管沉淀池上部(集水槽之前)增装“反滤层”与冲洗再生系统;无阀(虹吸)滤池改为《分床超脉冲澄清与反滤池》
第二章 设计依据
一、业主提交的本改造工程《设计委托书》,生产供水对水质的要求和昼夜负荷曲线,以及改造后的供水量。
二、原工艺的有关设计图纸资料(水工构筑物建筑结构图与净水设施型号规范相关的清单);
三、(J14-87)“室外给排水工程设计手册”、“水处理设备手册”和“建筑安装工程验收标准”与(SJ42-82)“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第三章 设计方案
第一节 设计规模
原设计净产水量为4000m3/d,已完成水工构筑物等土建项目,要求改造挖潜扩容至8000m3/d,又考虑到排污和反滤层的反冲洗再生的水耗(约4%Q),故设计水力负荷Q=340m3/H。
第二节 原水(河水)水质(PH值UNIT、色度PCO、浊度NTU其余mg/L)
表01
项目 PH值 色度 浊度 总硬度 硫酸盐 氯化物 备注 参数 注:在枯水期由于受潮力影响,当涨潮海水倒灌时、河水带咸味CL-偏高。
第三节 设计水质
表02
项目 PH值 色度 浊度 总硬度 硫酸盐 氯化物 备注 指标 6.5-8.5 10 3
第四章 工艺设计
第一节 工艺与机理
一、“一体化”净水器
分床超脉冲澄清与自动反滤
浑浊的河水(雨季洪水期的浊度5000PPM)或受轻污染的地表水,经浊水泵切向进入脉冲给水室时,同投加的PAC净水剂搅拌反应,经脉冲发生器把连续进水,转变为间歇性周期地进入底部配水系统,令约2m厚含药力的活性污泥层,呈“布朗运动”状态,通过ALO的“架桥作用”,破坏SS微粒的“双层电位”,从“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令原(河)水从“面”的浑浊,变为“线”—“点”
的浑浊的絮凝、吸附过程。而且由不同步的分床脉冲上升至中部共用的分离区,令流体的水流断面突然扩大了n (分床数)倍,故而升速亦相应减援n倍,再经中间斜管组沉淀区,就同时完成了在同一容体内的“脉冲澄清”与“斜管沉淀”的两级固液相分离;最后还要经上部“反滤层”(支承网架—石仔—石米—粗、细石英砂的反粒度级配)的滤料阻截、吸附和“布朗运动”与“范得华引力”效应,令出水清澈透明,浊度3NTU。亦可采用虹吸自动反冲洗再生装置配套。
2、初步软化
如果改用Ca(OH)2与FeSO4,则还可令原有中溶解性重碳酸盐(CaHCO3、MgHCO3……)转化为难溶性碳酸盐(CaCO3、MgCO3……)。从而使河水得于初步软化;再者在“反滤层”添加一定厚度的“磺化煤”软化剂,则可精制去除Ca、Mg、Fe、Mn和Cu等阳离子金属的优质软化水,一方面可供锅炉给水,提高供热品质;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减少受热面的积垢,提高热交换效率而节煤。更主要的是由于用软水洗衣,在提高服装生产品质的同时,还可节省“软油”的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减少废水的L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浓度,而直接降低了治污的难度,形成了良性循环,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一为?待业主确认后,再另列详细计划。
第二节 流程示图
PAC
(原斜管池改建)
脉 冲 沉 淀
河水 浊水泵 脉冲反应池
发生器 反滤池
(原反应池改建)
PAC
(CLO2)
分床超脉冲
清水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