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大实验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19/20世纪之交的三大实验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XXX
(08物理学,200801071293)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保证,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X射线放射线电子1.1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晚,德国的维尔芝堡大学的伦琴用黑的厚纸板把阴极射线管子包起来,意外的发现1米以外的荧光屏在闪光,而这绝不是阴极射线,因阴极射线穿不透玻璃,只能行进几厘米远。伦琴断定这是一种新射线,用它拍出了一张手掌照片,一时引起轰动。
由于X射线与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跃迁有关,这说明了物理学还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领域。X射线本身在医疗、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实用价值。
很多人都曾观察到过X射线的现象,但未深究而错过机会。伦琴善于观察,精心分析,因此他发现了“X”光。1901年,伦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奖,当之无愧。
伦琴详细总结了新射线的性质:
(1)新射线来自于被阴极射线击中的固体,固体元素越重,产生出来的新射线越强;
(2)新射线是直线传播的,不被棱镜反射和折射,也不被磁场偏转;
(3)新射线对所有物体几乎都是透明的;
1.2 X射线发现的意义
1.21 X射线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发现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征X射线”,用它可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排位,巴拉克因此而获得了19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表彰他们在劳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布拉格公式,可以用它精确测定晶体的原子结构;
1913年,英国年轻的物理学家莫斯莱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各种元素的波长非常有规律地随着它们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而递减,利用此规律可以准确地确定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并且发现它们恰好与核电荷数相等,他的发现对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很大的意义;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本进一步发现了一系列新的X射线,并精确测定了各种元素的X射线谱,建立了X射线光谱学,西格本的工作对于揭开原子内电子壳层结构状况有重要的作用,他因此而荣获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和英国电气工程师洪斯菲尔德提出用计算机控制X射线断层扫描原理,并发明X射线断层扫描仪,使医生能看到人体内脏器官横断面图象,从而准确诊断病症,他们两人共享了1979年诺贝尔生物学及医学奖。
1.22 X射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
1953—1959年,小布拉格的两位助手佩鲁茨和肯德罗,用改进了的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为此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及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威尔金森、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表彰他们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这是20世纪生物学的最伟大成就,他们依靠的也是X射线分析法。
因使用X射线分析法研究蛋白质、核糖核酸、青霉素、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而获诺贝尔化学、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多达数10位。
1.23 X射线也用于军事
“星球大战”中核心武器是高能X射线激光器,将它装在军事卫星上能远距离摧毁对方的洲际导弹。
2 1896年,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3]
2.1 放射性的发现
法国巴黎的贝克勒尔在一次阴雨绵绵的日子,将用黑纸包的感光底片与铀盐一起锁进了抽屉,结果底片仍旧被铀盐感光了,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发辐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核问题的关注。
居里夫妇进行了艰苦的提炼工作,从铀矿渣中提炼出了钋,它比纯铀放射性强400倍!1898年7月,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宣布这种元素为“钋”。1898年12月,居里夫人又宣布发现了镭(radium)!
由于镭的引人瞩目的放射性,卢瑟福等科学家对镭的放射性进行了研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了:α射线(即氦核的离子流)、β射线(即高速的负电子流)、法国人维拉德发现γ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比X射线的波长还要短。
2.1 放射性发现的意义
利用放射性钴源(60Co)的g射线辐照,可以进行食品(如肉类、水果等)保鲜、辐照消毒(如对医疗器械、流通货币等)以及辐照育种等。尤其在医药上利用它来杀伤人体内的肿瘤细胞,这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发达国家中放射性药物使用已相当普及。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的核医药水平名列前茅。国内已有1000多家医院开展了放射性药物的诊治工作。
3 1897年,电子的发现[2]
3.1 电子的发现
汤姆逊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