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网络环境的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探讨.pdf
治理现代化《圈黼氟臻篝攥
doi:10.3782/j.issrLl006一0863.2014.01.06
基于网络环境的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探讨*
司林波 孟卫东
[摘要]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是地方政府通过问责制在实践中对公共权力失范行为的矫正和改进功能的发挥,获
取社会公众对问责制的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的生成受到问责制度设计的
价值层要素、制度层要素、运行层要素以及社会公众的心理活动要素的影响。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
府问责过程受到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影响,问责公信力变得更加脆弱。提升地方政府的问责公信力,必须树
立科学的问责价值观,在法律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以及地方政府的媒体素养方面采取优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政府;问责制;问责公信力;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一0863(2014)01—0041一04
一、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考量并要求其承担否定
公信力是问责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没有公信力 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和工作改进制度。国内其他学者
的问责制不仅使问责制本身形同虚设,而且还会消损政府 多强调问责制作为责任追究机制的功能,而对作为工作改
的公信力甚至是合法性基础,其消极影响十分深远。何为 进机制的关注则提之甚少。笔者认为作为工作改进应是
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呢?这一概念的界定,必须明确两个 问责制的本质所在。在实践中,问责制对“问题官员”的惩
基础性要素: 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官员”行
第一是公信力。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含着信用和信 为的矫正和惩罚的威慑力来实现对其他官员工作态度和
任这两个维度,同时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11只有政府对 工作行为的警示,以实现规范行政行为之目的。
人民群众讲信用,人民群众才能信任政府,也只有人民群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所谓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
众信任政府,政府才能树立权威,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才 是指地方政府通过问责制在实践中对公共权力失范行为
能具有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美国社会学家伯纳德·巴 的矫正和改进功能的发挥,获取社会公众对问责制的信
伯指出,信任就是“对维持合乎道德的社会秩序的期 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
望”。[2]米勒进一步将期望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理想的、 二、地方政府问责公信力的生成机理
预期的、应该的和最低容忍的。[31笔者认为,公信力的获得 问责公信力从本质上来说是制度公信力的一种形式,
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之一: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其生成过程既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行为
这是根本性的;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秩序的期 过程,体现的是地方政府通过问责制的推行,有效调节公
望,这种期望应该达到人民群众最低容忍程度之上。对问 共行政行为的一个动态过程,表征问责制在实践中的运行
责制来说,信用和信任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地方政府必须 切切实实矫正了公共权力的失范,增进了对人民群众利益
保证问责过程的公正透明,积极回应民意,有诺必践,满足 实现的程度,可以概括为人民群众对问责制公正性的认
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或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只有具备这个 可;心理过程,体现的是政府通过自身的公共行政行为赢
前提,人民群众才会形成对政府信任的心理基础和行为 得社会公众对其信任、认同与支持的一种心理状态Ⅲ,表
习惯。 征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体察到并认可了地方政府通过问责
第二是问责制。关于问责制的概念,众说纷纭,笔者 制矫正公共权力失范的决心和实际效果,并形成了对政府
认为所谓问责制,是指一种对政府官员因其公职地位而承 一贯形象的心理定势,可以概括为人民群众对问责制有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行政问责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线段的基本线线拓扑关系计算.pdf
- 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pdf
-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序列探讨4种青蟹系统发育关系及中国沿海青蟹的分类地位.pdf
- 基于线粒体CO Ⅰ和Cyt b基因的粉蝶亚科及黄粉蝶亚科(粉蝶科)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发生.pdf
-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宝贝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pdf
- 基于线粒体cyt b序列的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pdf
-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的两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pdf
- 基于线网分类的模拟电路自动布线器.pdf
- 基于线路能力约束下的铁路空车调配迭代算法.pdf
- 基于线阵CCD的微位移检测系统的设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