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看其与李德裕段文昌的关系,李德裕薛涛,段文昌,李德裕,李德裕字文饶,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李德裕贬崖州,牛僧与李德裕,李德裕长期与李宗,李德裕诗词研究
从薛涛的 “温庭筠”身变过程看其与李德裕、段文昌的关系
董乡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65 )
内容提要:薛涛(“温庭筠”)所作与李德裕相关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二人在官场 中仰视
至平(或俯)视关系的嬗变,也充分证明了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与史实。与段文昌的
相关诗作、史料既证实了他是薛涛之“卒”的直接责任人,也说明他是薛涛的 “职场”克星。
前者在友谊中不乏幽怨,后者由校书之争发展到仇敌你死我活。更为重要的是,拙文首次揭
开了薛涛之“卒”事件的性质及发生的准确时间是大和七年(833 )三月十八日的千年之谜。
关键词:薛涛(温庭筠 );身变;李德裕;段文昌;校书;关系;“卒”年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职场境遇并不像她在《井梧吟》中所描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那样轻松。反而深陷政治、经济和各种社会生活矛盾的纠葛之中,十分艰难地周旋于诸镇文
人官吏之间。简而言之,李德裕和段文昌两人在薛涛的职场生活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定
位。就本文而言,前者证实了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后者则体现了各自政治观念冲突
和矛盾升级过程。
一、从李德裕的“邻居”之邀谈起
大和四(830 )年,十月,李德裕替换郭钊任西川节度使。此时,欲聘对西川政局十分
熟悉的薛涛来辅佐自己。遂作《无题》云:“松倚苍崖老,兰临碧洞衰。不劳邻舍笛,吹起
旧时悲。”以松、兰、邻舍喻薛涛,攻其惧老、衰的心理薄弱环节,然后再提出聘请。薛涛
作 《酬文使君》进行答复。其首联以“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记述了李德裕
任西川节度使的史实。尾联以“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1] 向李德裕谈及自己
近况后,又基于他们各自所属的身份进行答复。比较二诗,其 “吹起旧时悲”与“不复旧阳
春”之间绝对存在着应答关系。其“邻舍”的称谓说明他们的家庭曾住在一处,是老熟人。
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李德裕并不灰心,在《惠泉》中先以“未及黄陂量(黄耄)”评
估了薛涛尚可工作的身体状况,再从“滔滔(连续不断)岂有津(津贴)”的物质需求方面
对薛涛进行游说。
其结果是得到了薛涛的应允。从《筹边楼》:“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所
表现的口气看,薛涛在李德裕府中主要负责军事防务工作。在此期间,薛涛辅佐李德裕“作
筹边楼,图蜀地形,南放南诏,西达吐蕃。……未逾月,皆若身尝涉历。……”终于使“蜀
人粗安”。大和五(831)年李德裕“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2]后由于牛
僧孺等人的干扰维州得而复失。大和六年(832)十二月,李德裕因功任兵部尚书。
二、薛涛之“逝”的责任人辨析
在段文昌任西川节度使的大和六年(832)十一月与李德裕任兵部尚书前的这一段时间
里 [3],辖区内发生了薛涛逝世事件。据《太平广记·杨蕴中》中 “顷幽死此室”的记载[4]
判断,属于非正常“死亡”。薛涛到底“卒”于谁之手?是李德裕吗?
依学界“卒于大和六年(832)夏”[5]的观点,按理应在李德裕的任期。但从其拥有“邻
居”的私交及“旧阳春”政治关系的情理上看,身为节度使的李德裕于情于理都不会置有功
于自己的熟人于死地。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推断,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玉儿 (喻
薛涛)已逐金镮葬,翠羽 (喻孔雀)先随秋草萎。”说的很明白。
再以白居易《与刘禹锡书》“十一月”的落款和“前月二十六日崔家送终,……乃至金
环翠羽之凄韵”[6]的叙述顺序推算,薛涛之“卒”应该在大和六年十一月初,恰恰处在段
文昌接任节度使期间。此时,李德裕已卸任离开成都,刚刚走到汉州(今四川广汉市)就得
到薛涛“卒”讯,遂作两首相关诗寄于刘禹锡,其一,向其生前好友刘禹锡报丧,其二,进
行悼念。刘禹锡作《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与《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
之什》与之相和。以“瑶琴久 (终)已绝,松韵自悲秋。”对李德裕进行抚慰。
但 《赠杨蕴中》所指示“子规啼”[7]的三月暮春与刘、白诗文所涉薛涛之“卒”时间
相比的不对称性,及以“三月十八日”为题做诗的目的性看,段文昌此举,其目的就是为了
阻止营救。李德裕前脚离开成都,段文昌就宣布薛涛的“卒”讯,人死已已。李德裕想救也
没有机会。并且是利用职务交接之际,混淆视线,推脱责任。实际上,薛涛当时还在囚中。
这就是《赠杨蕴中》注云:“死后作”的原因。[8]
与大和七年之“卒”事件与《赠杨蕴中》“月明窗外子规啼”表明的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