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几丁质酶活性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蛋白酶活性的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酶活性的测定,脱氢酶活性的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⑴ 几丁质酶几丁质是绝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而在植物中却不存在。但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着几丁质酶,并可通过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使植物具有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Shibuya and Minami, 2001)。在正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几丁质酶表达水平很低,而当植物体遭受到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侵染,机械创伤或乙烯处理时, 其表达活性显著增强。特别是在β-1,3-葡聚糖酶的协同作用下,可明显抑制真菌的生长(Sela-Buurlage et al., 1993)。几丁质酶是植物体中与防御有关的一种次生水解酶,是植物广谱防御机制的一个成分(Van Loon and Van Strien, 1999),它能催化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水解,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增殖,提高植物的抗真菌能力。而植物体中尚未发现几丁质酶作用的底物,所以,几丁质酶在植物体中诱导与积累,对于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几丁质酶主要水解几丁质多聚体β-14键,产生N-乙酰葡聚糖胺寡聚体,水解可以是外切作用也可以是内切作用。 胶状几丁质 称取粉末状几丁质(甲壳素,sigma)5.0 g,缓慢加入200 mL (≤4℃)预冷的浓HCl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待几丁质粉末均匀分散后,在水浴中轻度搅拌并缓慢加热至37 ℃混合物的粘度迅速增加,几分钟后粘度开始下降,混合物逐渐变得清亮。当几丁质基本上溶解完毕时,用玻璃棉过滤,将滤液倒入2000 mL预冷(≤4℃)的蒸馏水中,搅拌,几分钟后几丁质沉淀,溶液变得混浊,30分钟后停≤4℃)沉淀过夜。倒掉上清,剩余部分用双层中性滤纸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待pH达到5以上时,加数滴1 N NaOH使溶液呈中性。将上述中性沉淀物加到200 mL的蒸馏水中,剧烈搅拌重新悬浮,即为胶体几丁质溶液。取该溶液5 mL, 105℃烘箱干燥至衡重,测定溶液几丁质的含量(胶体几丁质溶液的几丁质含量为: mg/mL),并将胶体几丁质溶液浓度稀释为1%。 ② 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 DMAB) 称取1 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入少量冰醋酸溶解,再加1.25 mL浓HCl,最终用冰醋酸定容至100 mL.(溶液呈黄色) ③ 饱和硼砂 称取5.0 g四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100 mL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⑶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① 几丁质酶的提取 称取0.1g水稻叶片,液氮研磨成粉末,加2 mL醋酸提取液(0.05 mol/L,pH5.0),转移入2 mL离心管,4℃下12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转移到新的1.5 mL离心管中,4℃冰箱中保存备用。 ② 外切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1.2 mL反应混合液中含0.4 mL粗酶提取液、0.4 mL醋酸缓冲液0.05 mol/L,pH5.0)和0.4 mL胶体几丁质溶液(1%)。37 ℃水浴反应2 h后,4000 r/min离心10min,终止反应。 参考Reissig等(1955)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的N-乙酰葡萄糖胺量。方法是取0.4 mL上清液,加0.2 mL饱和硼砂溶液(上清液即刻变黄色),沸水浴7 min,冷却后再加2 mL冰醋酸和1 mL 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溶液,37 ℃水浴保温15min后(溶液呈红色),585nm处测定溶液吸光值。 ③ 内切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取0.4 mL上述上清液,加40 μL 1%蜗牛酶溶液,继续在37 ℃反应30 min,用上述Reissig等(1955)的方法测定产生的N-乙酰葡萄糖胺量,即得总几丁质酶活性。总几丁质酶活性减去外切几丁质酶活性,即为内切几丁质酶活性。一个酶活性单位(U)定义为每克鲜组织每小时分解胶体几丁质产生1μg N-乙酰氨基葡萄糖μg/mL 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GlcNAc)母液。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0 μg/mL GlcNAc (m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H2O (mL) 0.4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 GlcNAc浓度(μg/mL) 0 12.5 25.0 37.5 50.0 62.5 75.0 87.5 100.0 加0.2 mL饱和硼砂溶液 沸水浴7 min 冷却,加2 mL冰醋酸、1 mL 1% DMAB 37 ℃水浴保温15min后(溶液呈红色) 585nm处测定吸光值。 参考文献: 肖拴锁, 王钧. 水稻中超氧诱导与稻瘟菌抗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的关系.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2): 93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