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关系分析.pdf
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
与单铃重的关系分析
汤飞宇 王晓芳莫旺成 肖文俊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
室,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 (系)和6
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
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
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
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
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
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
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
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杂交棉;抗虫;棉铃性状;单铃重
S562 A 1000-2286(2011)05-0861-05
RelationshipAnalysisofBollCharactersandBollWeight
inInsect-resistanceHybridCotton(GossypiumhirsutumL.)
TANGFei-yuWANGXiao-fangMOWang-chengXIAOWen-jun
2011-06-20 2011-07-27
江西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NA03800)和江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GJJ09167)
汤飞宇(1970-),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棉花育种栽培研究,E-mail:fytangcau@163.com。
方和法
状图
小结与讨论
@@[1]许乃银,邹奎,陈旭升,等.陆地棉棉铃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5,21(1):17-21.
@@[2]龚平,曹新川,冀相华,等.陆地棉铃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分析[J].中国棉花,2005,32(1):11-12.
@@[3]RagsdalePI,SmithCW.Germplasmpotentialfortraitimprovementinuplandcotton:diallelanalysisofwithin-bollseed
yieldcomponents[J].CropScience,2007,47(3):1013-1017.
@@[4]曹新川,康志钰,何良荣,等.海岛棉铃部性状的遗传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65-68.
@@[5]刘建平,梅拥军,张利莉,等.零式果枝海岛棉铃部性状和纤维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J].作物学报,2005,31(8):
1069-1073.
@@[6]王修山,王宁林,方承云.陆海杂种棉铃10个性状的遗传及F1杂种优势分析[J].棉花学报,1996,8(3):141-144.
@@[7]汤飞宇,程锦,黄文新,等.高品质棉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J].棉花学报,2008,20(3):170-173.
@@[8]李俊文,刘爱英,石玉真,等.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与优质品系杂交铃重、衣分的遗传及其F1杂种优势分析[J].棉花学
报,2010,22(2):163-168.
@@[9]易永华,邢宏宜,赵俊兴,等.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形态、产量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9,21(2):159.
@@[10]邢朝柱,靖深蓉,袁有禄,等.转Bt基因棉花性状表现 ·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01-204.
@@[11]田晓莉,杨培珠,段留生,等.转Bt基因抗虫棉源库关系的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1999,11(3):151-156.
@@[12]王修山,彭良福,王辉,等.棉铃10个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棉花,1998,25(8):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