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pdf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pdf

郑大华,朱蕾: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 ——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 郑大华1朱蕾2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所,北京100006; 2.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 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 和国家主义,并具有浓厚的道德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国民观念对清末时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 中国入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国民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他们 认识到清末粱启超等人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只涉及到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层面,而未能对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的 核心,即“三纲五常”和家族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国民观念对民初乱局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对国民观的反 思和对臣民观的更深入批判中,新文化知识分子萌生了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公民观的向往。国民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的地位也同此而奠定:国民观是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桥梁。 关键词:国民观;公民观;国家主义;个人主义;国民性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1)05—0085—09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由之延伸 民观。在他们的视域中,公民是以个体为本位、在国 而来的主流价值观念。鸦片战争以前,作为历史文化 家中具有独立人格、权利观念、功利思想、法律意识、 传统的臣民观念已经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臣民 契约精神和科学理性思想的个人。因此,虽然从清末 是指以君主为本位、对君主具有强烈的依附性、缺乏 到民初知识分子们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民”的称 独立人格和意志、相对君主权力而言只有义务而没 呼是不断变化的,如清末就已经大量出现了“公民”、 有实质上的有效权利的人。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 “人民”一词,而民国时很多新文化知识分子还使用 的失败、中外交流的增多、外来思想的涌入,传统的 着“国民”一词,但这并不妨碍知识分子们对自己思 臣民观念面临瓦解的境遇。尤其是甲午战败之后到 想的表达和大众对其所倡导的“民”的不同内涵的理 20世纪初,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对臣 解。清末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所倡导的 民观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开始大力倡导国民 “民”,不管他们用的是“新民”还是“公民”,其实质内 观。国民是指以国家为本位、享有权利并担负义务、 涵多是指以国家为本位的国民。新文化运动时期,尽 但是必须重义务轻权利、重国家利益轻个人利益、重 管“国民”、“人民”在很多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的文章 集体轻自身的一国之民。然而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 中频繁出现,但他们所要倡导的是以个人为本位的 又使知识分子们认识到国民观也无法解决救国新民 公民思想。 的历史问题,于是有识之士开始转而向往公民和公 从臣民观到国民观再到公民观,不仅是一个批 收稿日期:2011-02-16 作者简介:郑大华(1956一),男,湖南永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重点课题“抗战时期知识界的民族复兴思潮”(编号08A035)的前期研究成果。 ·85· 万方数据 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 ·历史学研究·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