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干嘉心性论的多元取向与开放意识.pdfVIP

论干嘉心性论的多元取向与开放意识.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干嘉心性论的多元取向与开放意识.pdf

人文论丛 (2008年卷) 论乾嘉心性之学的多元取向与开放意识 ——以龚自珍为中心 孙邦金 摘 要:近代以来,清代学术通常被认为缺少思想创造更新的活力, 心性之学亦不例外。然而实际上在经过长期的沉潜努力之后,乾嘉士人已 经有能力以开放的眼光、多元的视角、批判的态度重视审视和维新传统学 术。在心性论领域,性善论这一儒家正统学说正面临着来自先秦诸子学、 陆王心学和佛教心性论等多方的理论挑战,呈现出一种众说纷纭、聚讼不 已的崭新局面,其中无疑暗藏着强烈的 自觉维新传统和进行思想创新的丰 富活力。本文通过选取晚至道光时期的龚自珍等人的心性思想为研究个案 来管窥乾嘉心性之学的全貌,揭示整个乾嘉时期心性之学的思想渊源、时 代背景以及其在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乾嘉学术 龚自珍 心性论 多元化 开放意识 明清之际,大师辈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又一个不多见的高峰期,而紧接 其后的正值康乾盛世的整个 18 世纪以及 19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却被普遍认为是 一个学术繁荣而思想消沉的年代。就连比较重视清代学术价值的胡适也认为,“清 [1] 朝的二百七十年中,只有学问,而没有哲学;只有学者,而没有哲学家。” 换 言之,也就是一个学问家辈出而哲学思想家少有的年代。做出这种判断或有这种 观感的理由有很多,其中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儒家思想在内圣与外王两个方 面同时萎缩停滞。其一,由于清学被认为是宋明学术的反动,“无事袖手谈心性, [2] 临危一死报君王” 式的宋明心性论流于虚谈口说,清代学术由尊德性转变为道 问学的理论发展路向,而作为儒家内圣思想的形上学基础——心性论的发展遂止 步不前。其二,儒家外王学方面,又由于文字狱等政治高压和思想控制,使得儒 家学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畏首畏尾,建树十分有限。然而事实不仅如此,清代 中后期的乾嘉学术,其在考据学等朴学 (知识)领域堪与汉学比肩且多能超迈前 贤,成就有目共睹,世所公认。而其在哲学思想领域虽然多所顾忌而趋于隐晦, [1]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欧阳哲生主编 《胡适文集》第七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81 页。 [2] 颜元:《存学编》卷一 《学辩》一,《颜元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第 51 页。 人文论丛 (2008年卷) 却也能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所未发,补苴传统之外多有创新之处,理应予以表彰。 更由于其距今未远,对近代以来的学术思想有直接的影响,不能不细致明辨推敲 之、思索运用之。 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乃是心性之学。牟宗三等人就认为, “心性之学,正为中国学术思想之核心,亦是中国思想中之所以有天人合德之说 [1] 真正理由所在。” 此一心性之学融会贯通了社会伦理礼法、内心修养、宗教精 神以及形而上学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哲学赖以沟通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天的枢纽。应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继先秦以后,宋明心性学之大盛, 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不过相对而言清代三百年学术受反感空谈心性 之潮流的长期压制,近代中国心性之学的发展暗而不彰,走入低潮。“由清末至 今之中国思想界,只有佛家学者是素重心性之学的。而在清末之古文学家如章太 炎,今文学家如龚定庵,及今文学家康有为弟子如谭嗣同等,亦皆重视佛学。但 佛学心性之学,不同于中国儒家心性之学。佛学之言心性,亦特有其由观照冥会 而来之详密之处。故佛学家亦多不了解中国儒家心性之学。由是中国传统的心性 [2] 之学,遂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