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理性表达高铁情——评《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pdf
of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2014年第10期JoumalYuxi№rmaI vo|.30N。10ocl2014
university
[文学]
用理性表达高铁情
——评《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
王芳芳1’2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2.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名古屋455—0015)
[关键词]《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理性;高铁;感情
[摘 要]作家戴荣里先生,集建设者、亲历者和观察者于一身,被誉为“铁路作家佼佼者”,其作品
《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从认识论的高度,以详实的资料、新颖的形式充分论证了中国
高铁其事、其人、其功,用理性的笔触,表达了对高铁的深挚之情。
[作者简介]王芳芳,博士,研究方向:哲学。
“感性之所思在直观,知性之所思在思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①,上述论断被现代
学者认为是康德哲学中认识论之纲领。《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的作者戴荣里先生,集建设者、
亲历者和观察者于一身,被誉为“铁路作家佼佼者”,在书中从认识论的高度,用理性的笔触,表达了他对高
铁的深挚之情。
中国高铁诞生于2008年,随着其家族成员的不断壮大,目前它以过万里的总运营里程在世界上独占
鳌头。正如《最完美的抵达》作者所言:“高铁给旅客的或许是思乡的情怀、对情人的依恋、对工作的忠诚、
对未来的憧憬、对风景的欣赏、对民俗小吃的向往。”②结合了速度和便捷的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以它
独特的风姿,悄然间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关于书评的写作,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有过极为精到的论述,那就是“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
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
失”③。清儒朱一新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作者著一书“必有一书之精神面目”④。而笔者敢于对《最完美
的抵达》一书置喙,原因无它,乃在于对此书主题的浓烈兴趣和对作者思想的追随。还记得2010年5月因
急着赴广州面试,催生了笔者首次高铁之旅,乘坐之后的舒适感和快捷很快让笔者对高铁有了好感。时隔
4年,笔者有幸阅读这本以中国高铁建设和整体发展为主题的报告文学,心情颇为激动。掩卷遐思,作者
援引资料之详实、论证之充分,形式之新颖,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笔者。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原则,
①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6
②戴荣里.最完美的抵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145.
③陈寅恪.金明绾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7.
④罗志田.建立史学书评的学术规范[J].近代史研究,1999(1):23.
32
万方数据
王芳芳:用理性表达高铁情——评《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
笔者力图通过对此书的粗浅评说,再现此书的“精神面目”,给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高铁的阅读之窗。
一、高铁其事
作者开篇从历时性的视野出发,以梦想与技术的结合为切人点,从轮子的出现到汽车的发明,再到飞
机与轮船的制造,在此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移动技术发展的历史画卷,也概要阐述了中国铁路
的诞生历程,这些都为后人研究中国高铁的由来提供了资料上的借鉴。近日,一组名为“一千年后的中学
课本”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组照片设想的是1000年以后的人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可能看到的
当今社会痕迹:微博——考古学家初步判断微博是古代人用来装饭的器皿,因为史书记载古代人吃完饭后
都要刷微博;电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用来干嘛的,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东西存储的数据判断应该是古代
人学习交配知识的工具;手机——出土于2814年,古代人比较原始的通讯工具,类似于现在的脑电波传播
技术;万里长城——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防御的原理是当敌人进
攻时不卖票给敌人,这样敌人就无法通过,不战而胜;熊猫——只知道是古代的一种动物,不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于换料方案快速评价的低阶谐波结合线性扰动展开法Ⅱ——数值检验.pdf
- 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的高比表面多孔六氰合铁钛钾二氧化硅小球的制备.pdf
- 用于木质素催化湿式氧化反应的纳米空心球钙钛矿催化剂.pdf
- 用于水域油污染治理的磁性液体制备与性能.pdf
- 用于熔盐高硅硼玻璃隔膜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研究.pdf
- 用于电气设备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监测的0.4~1 GHz分形天线.pdf
- 用于电路级仿真软故障注入的自动化方法.pdf
- 用于神经信号采集的高PSRR及CMRR植入式模拟前端.pdf
- 用于胜利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物弱凝胶.pdf
- 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非晶硅锗制备与性能研究.pdf
- 2025年纯电动公交客车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工程机械用钢板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家用抽排油烟机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文旅与城市更新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DL-蛋氨酸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北京环保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工程塑料轮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纯电动商用车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废旧家电拆解设备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非转基因大豆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