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zyzh_jy0801
第八章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与养护
?
第一节 中药饮片的采购和验收
注:此节大纲无要求,略。
第二节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虫蛀: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 大黄、白芷、桑螵蛸、北沙参、娑罗子、前胡 虫蛀大白纸,桑蛸杀娑湖 2.泛油:含挥发油:当归、丁香 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 含糖: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白(柏)杏归香桃,二冬赎(熟)精牛 3.霉变:陈皮、独活、前胡、佛手 4.变色 由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 由深变浅:黄芪、黄柏 由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 5.气味散失: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 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 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 9.腐烂:鲜类药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质量变异现象 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 霉变:蜜丸、膏滋、片剂 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第三节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6个) 1.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 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 2.淀粉---虫蛀、霉变 3.黏液质---发霉、生虫 4.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 引起酸败现象:刺猬皮、狗肾 5.挥发油---气味散失:白芷、当归、荆芥、薄荷、肉桂、樟脑、姜黄、山奈 6.色素---发霉变色:月季花、玫瑰花 二、环境因素(8个) 1.温度---生虫、发霉;水分蒸发;气味散失;成分变化;酸败泛油;黏结成块 2.湿度---贮存仓库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0%以下 ---高:吸潮变质;低:风化 3.日光---变色、气味散失、挥发、风化、泛油 4.空气---泛油、虫蛀、霉变 5.霉菌---霉变、腐烂变质 6.害虫---虫蛀 7.包装容器 8.贮存时间
第四节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一、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 ■饮片库房室温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 ■阴凉干燥处:含挥发油类(薄荷、当归、川芎、荆芥) ■凉爽处:矿物类(硼砂、芒硝) ■石灰保存:牛黄、人参 ■易燃物品:硫黄、火硝、樟脑 ■毒性药品:单独存放 ■密封保存:动物类、矿物类 二、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 1.传统养护技术(6个) 清洁养护法、除湿养护法、密封(密闭)养护法、低温养护法、对抗同贮法、高温养护法 ■清洁养护法: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除湿养护法: 1.通风法 2.吸湿防潮法:生石灰块、无水氯化钙 ■密封(密闭)养护法:是贮藏的基本方法 ■低温养护法:2~10℃,具有防霉、防虫、防变色、防走油,主要用于贵重药材保存,如 哈蟆油、银耳、人参、菊花、陈皮、山药、枸杞子(<-4 ℃可使害虫致死) ■高温同贮法:可有效防治虫害的侵袭。高于40℃害虫停止发育,高于50 ℃,害虫将在短时间死亡。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温度不宜超过60 ℃ 对抗同贮法 2.现代养护技术(8个) 干燥养护技术 气调养护技术 60Co-γ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技术 包装防霉养护法 气幕防潮养护技术 蒸气加热养护技术 气体灭菌养护技术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 三、中成药的养护 应密闭贮存:散剂、胶剂、膏药、软膏、鼻用制剂、栓剂、凝胶剂 应密封贮存:丸剂、片剂、煎膏剂、合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注射剂、酒剂、露剂 温度低于30℃的剂型:胶囊剂、栓剂 遮光:软膏剂、注射剂、酊剂、流浸膏与浸膏剂、凝胶剂、眼用制剂 四、中国药典凡例 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防止空气和水分侵入,防止污染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10~30℃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1.极易泛油的中药有 A.当归 B.大黄 C.藿香 D.赤芍 E.益母草
[答疑编号501232080101] 『正确答案』A 2.易生虫的饮片是 A.细辛 B.花椒 C.白芷 D.黄芩 E.千金子
[答疑编号501232080102] 『正确答案』C
3.贮藏过程中引起中药酸败的化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