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拳全球箫嬗(2007瞧沂·警山)荀子思想的管代便值圈除擎黹研言寸曹言龠文集
荀子的治道及其当代价值
韩星
摘要:三皇时代以道治,五帝时代以德治,三王时代以功治,五伯时代以力(法)治。
苟子以儒为主,集儒家以及百家之大成,其思想主体是讨论治道。论文梳理了苟子治道的基
本内容:人道政治——治道总论;隆礼重法一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刑兼用;粹王驳
霸——王霸并用;有治人,无治法一人法兼取。荀子的治道成为秦汉以降两千多年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采用的治道模式。当今中国治道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苟子的治道思想中吸取有
价值的东西,确立文化主体意识,复兴礼治模式,并与德治法治密切配合。
关键词:治道;荀子;集大成;礼治;德治;法治
一、治道的概念
现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先生《政道与治道》一书出版,提出其“政道”与“治道”说,
从“政权”与“治权”二分的角度解析中国传统的治国理论,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
现代学术体系而言可以说是言之成理的,但是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则未必符合若节。先秦
诸子中已经把“治道”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来使用,最早如《墨子·兼爱中》云:“子墨子言
日: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
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也。”墨子把“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称作“圣
王之法”,亦即“天下之治道”。《苟子·正论》篇称:“世俗之为说者日:‘太古薄葬,……
乱今厚葬饰棺,故拍也。’是不及知治道,而不察于拍不手日者之所言也。凡人之盗也,必以
有为,不以备不足,(足)则以重有余也。而圣王之生民也,皆使当厚优犹(不)知足,而不
得以有余过度。故盗不窃,贼不刺。”“掴”是指盗墓,当时社会上对盗墓有流行的说法,说
是古代没有人盗墓是因为普遍实行薄葬,而后世盗墓猖獗是由于人们厚葬引起的,荀子认为
这是不懂得“治道”的说法,然后他进行了解释。《韩非子·八经》有:“凡治天下,必因人
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诡使》
又有:“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日利,二日威,三日名。”在这里,韩非在圣人如何“治
理天下”的意义上使用了“治道”一词,其指涉内容不仅包括赏罚、禁令、利、威、名等为
治手段,提及“必因人情”的人性论依据。《吕氏春秋·知度》则称:“故治天下之要,存乎
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这里推论了除
奸、治官、性命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这些因素对于治道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秦汉以降,“治
道”一词则得到了更为普遍的使用。秦始皇在二十八年泰山刻石中说:“治道运行,诸产得
宜,皆有法式。”(《史记·秦始皇本纪》)汉初儒者陆贾《新语·明诫》:“治道失于下,则
天文应于上。”治黄老道家之学的胶西盖公称:“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汉书·贾渲传》载
贾谊《陈政事疏》:“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汉书·文帝纪》:“古
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汉武帝时博士公孙弘上疏自称:
“愚心晓然见治道之所以然也。”《汉书·宣帝纪》载宣帝神爵三年八月诏称:“吏不廉平则治
82
儒拳全球言龠嬗(2007隐沂·筹山)荀子思想的雷代倭值图傺拳衡研言于曹耆龠文集
道衰。”《汉书·翼奉传》载汉元帝时东海人翼奉称:“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汉书·礼
乐志》载:“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这样看来,“治道”
一词已为先秦诸子普遍采用,秦汉以来更为从帝王到朝野士人们所广泛使用。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当中,“治道”是一个复杂而自成体系的概念,“既包括‘治之道’,
又包括‘治之具’:既包括‘治之本’,义包括‘治之事’;既包括思想原则,又包括制度措施;
或者用现代政治学的语言来说,既包括政权成立之道理,又包括政权运用之道理。”1《庄子·
天道篇》:“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刑名赏罚,此有知治之
具,非知治之道。”依据《庄子》的分判,我们说“治之具”作为方法、工具、器物、制度,
是“治”(管理)的质料冈,它的性质是“有用”,对“治之具”的研究所寻求的是方法、工
具、器物、制度的有效性的改善,是研究效率的问题,因而是科学的。“治之道”则是对此方
法、工具、器物、制度的取舍评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雅安编写老旧小区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暖通工程施工的方案.doc VIP
-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总结PPT模板(2025教师专用).pptx VIP
- 高处作业风险及隐患排查(安全检查)清单.pdf VIP
- 重难点拓展:有关数轴的三种探索问题-人教版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自学提升讲义(解析版).docx VIP
- 2021北京清华附中初一(上)期末数学.pdf VIP
-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要点.docx VIP
- 2023北京清华附中初一(上)期末数学(教师版).docx VIP
- 输电线路铁塔标准化设计110kV分册(第1~5章).docx VIP
- 2024年山西关铝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