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三第九课,历史必修三导言课,历史必修三电子课本,历史必修三第一课,高中历史必修三第?b40??课,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本,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本,高中历史必修三导言课,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
课程目标:知道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以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D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特别提醒 《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 《楚辞》是浪漫主义。 3 、汉赋 概念:文学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人物及作品 A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B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步入辉煌的原因: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文化交流广泛呈现多元化;科举取士制度的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繁荣的原因: A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B 城市生活的丰富 C 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于表达感情,受到各阶欢迎 代表人物: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 、元散曲的形成:元代兴起的诗歌形式.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出现原因: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代表人物: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 、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之一) 三、明清小说 既反映市民生活又批判社会现实 特点: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一些文人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 评价: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优秀作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又一瑰宝。 历史朝代歌 (山寨版《菊花台》)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豪放派代表人物。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