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鼓楼与风雨桥特征浅论,侗族风雨桥,三江侗族风雨桥,浅析侗族风雨桥文化,侗族风雨桥模型,广西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建筑艺术,风雨桥鼓楼,侗族鼓楼,侗族鼓楼模型下载
总22卷第6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d.22No.6
ofSouthwest for
2001年6月 Journal University andSocialSciencesJun.2001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111111_—!—!II I i II -—_-—·_
一 一
侗族鼓楼与风雨桥特征浅论
冰 河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研究所,北京海淀区100081)
摘要:本文以简洁的语言论述了侗族鼓楼与风雨桥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了侗族的审美意识等。
关键词:侗族;鼓楼;风雨桥;特征
中图分类号:K928.71“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1)06—0092—04
在我国湖南、广西、贵州地区的青山秀水之间, 村,今书邦,以省耳。洪武时始归王化”。邦寨为侗
分布着侗族村寨,当你步入其中,最先看到的是一座 族大寨,曾有十三层和五层鼓楼各一座。据说十三
座巍峨的塔楼和结构精巧的桥梁,这就是侗族地区 层鼓楼建于宋朝,五层鼓楼则更早,为立寨时建造,
特有的建筑——鼓楼与风雨桥。它们自创建以来, 以后均毁于火灾。
经历了近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虽然在北部的一些地 至明清民国时期,是侗族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
区逐渐消失,但在南部的方言地区依然矗立,成为侗 时侗族建筑的代表——鼓楼,也走向了发展中的繁
乡的标志。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物 荣时期。这时期的鼓楼有两种,一种是阁楼形,其特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谨就鼓 色是结构精巧、玲珑秀美,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通
楼和风雨桥做如下论述。 道一带;另一种是宝塔形,具有造型浑厚、大气雄伟
一、关于鼓楼 的特点,主要分布在黎平、从江一带,此时的建筑技
1.鼓楼的形成与发展 术较之早期显得更加精湛。
侗族的民居源自远古的干栏式建筑,这是因为 2.鼓楼的结构
侗族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湿热带地区,‘多依山傍水。 现今的鼓楼造型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即塔式
之后,侗族的能工巧匠,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吸 鼓楼和阁式鼓楼两种。(1)塔式鼓楼。呈正方形,底
收了汉族的木结构工艺,以及阁楼建筑的斗拱工艺 层是四方形,上部是多角形,重叠而起。一般下部较
和飞檐构造,创造了鼓楼和风雨桥。鼓楼始于何时, 宽,上部较窄,有的五、六层,有的高达十三层,远远
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依据各方面考查的迹象来 望去造型优美、高耸挺立,颇似古塔。(2)阁式鼓楼。
看,约兴起在唐宋时期。 、、 多呈长方形,一般造型朴素j结构灵活多变,颇似侗
鼓楼是从氏族的公房发展而来。氏族公房是氏 族的民居。这两种形式的鼓楼,都是杉木结构,整体
族社会内部商议事务的公共场所。其建筑形式有别 建筑物全部用榫槽连接,不用钉铆,表现了高妙的侗
于民居。呈方形亭。如今的古楼在外形有较大变化, 族建筑艺术。
但其底层部分依然沿用了早期鼓楼的原形。 鼓楼四周墙体采用栅栏形式,栅栏内部通常有
鼓楼虽然已不存在于北部地区,但在天柱县邦 12根大柱子构成第二层柱网序列,鼓楼内部通常有
寨的龙氏族谱中记载有:“邦村在天柱南三十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