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刑法难点辨析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x.docVIP

司考刑法难点辨析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x.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考刑法难点辨析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x.doc

司考刑法难点辨析: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   1.从理论上讲:   (1 )二者相似之处   ①认识上,对危害结果都有预见。   ②意志上,对危害结果都不是希望的,即没有追求其发生的意欲。   (2 )二者的区别是:   ①认识程度有所不同,间接故意的认识的程度较高。   ②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即危害结果发生也罢,不发生也罢,都不在乎。   2.从分析案例的角度讲:区别要点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持否定的态度,是否有避免结果发生的根据和采取了积极避免的措施。如果是肯定的,通常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是否定的,通常是间接故意。   3-17(2004/ 二/3)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了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驶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3-18(2006/ 二/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等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此种情形在司法实务中较多认为对死亡结果是间接故意。因为有意将人从疾驶的汽车中甩下,行为高度冒险,常人能认识到会造成非死即伤的结果,事实上发生了死亡结果,可认为具有放任的态度。这与违章开车撞死路上行人不同,所以不是过失;根据案情不能确定甲希望乙死亡,所以也不是直接故意。例:甲违章驾驶,遭到交警阻拦时试图高速闯关,接近时发现有障碍物而无法闯过,急忙避让障碍物时将旁边的一个交警撞出20米,致其当场死亡。一审法院判决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就是行为人对交警死亡的结果具有间接故意。二审判决改为交通肇事罪,认为甲虽有高速闯关的故意,但对造成交警死亡结果仍属过失。本案终审判决交通肇事罪,本判决认定过失的尺度值得关注。   3-19(2003/ 二/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而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例①:甲的果园经常遭偷,就拉上了电网,考虑到安全问题,同时安了一个漏电保护器。然后亲自试验,用手碰了一下电网,被电一下之后马上就断电了,不会再有危险。可是过了几天以后,发现有一个孩子触电而死。原因是漏电保护器是一个伪劣产品,因当时失灵导致死亡结果。行为人对这个死亡结果究竟是过于自行过失还是间接故意呢?行为人确实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比如说电死人。但是它不是放任的。他的行为表明对这个结果持否定态度,并且采取了相当的措施来预防。因此导致死亡结果应当认为是一个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认为是间接故意。相反,如果行为人私设电网是在非常繁华的地方或者人来人往的地方,也不做任何标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那么这种情况下电死人的,大概认为是间接故意的比较多一些。   例②:采石场放炮炸石,砸坏了村名甲的屋顶。村民甲为此与采石工乙争执起来。甲说:“再放炮炸坏屋子,我就坐在你们炮眼上”。乙说:“你要敢坐我就敢放!”2 人较起劲来了。乙就把一个插有雷管、导火索的炸药包扔在地上,并且把原有60厘米长的导火索一刀下去割得只剩8 厘米长。对甲说:“你敢坐上去我就敢点”。甲一屁股坐了上去。乙就上去把甲背后的导火索给点着了。点着后,他自己起身跑走后也喊了一声:“点着了”!但是甲直到看见别人跑开,远远朝他看着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他回头一看冒烟了,赶快起身,但是刚起身就爆炸了。乙对爆炸致甲死亡的结果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呢?这种情况下被判断为间接故意应当定故意杀人罪还是爆炸罪呢?应该定故意杀人罪,因为这个行为虽然采取了爆炸的手段,但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例③:甲、乙二人站在山顶,见山下有一老人,甲指着老人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到他?”乙说:“会有这么巧吗?试试。”于是二人合力将石头滚下山,刚好砸死了老人。甲、乙对老人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其预见到了结果可能发生,没有采取任何避免措施,排除过于自信的过失;看不出对老人死亡有积极的追求,认定是间接故意。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